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隋朝朝邑县的历史,以及朝邑县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朝邑的历史
1、朝邑古城先建朝坂塬上。后迁塬下。遗址位于距大荔县十六公里处黄河老岸崖下。韩邦靖《朝邑县志》载:“明景帝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知县申润筑城,明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竣工。
2、朝邑中学创建于1939年,是我省最早创办的中等学堂之一,也是我县第一所公办高级中学。创建之初名为朝邑县县立完全中学,包含初中部和高中部两个部分,是今天朝邑初级中学和朝邑高级中学的合称,现专指朝邑高级中学。
3、现在的大荔县,其实还包括朝邑县。朝邑县,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南五泉县,西魏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改为朝邑,隋属冯翊郡。
4、明韩邦靖撰。邦靖字汝庆,号五泉,朝邑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工部员外郎。事迹附见《明史·韩邦奇传》。是书成於正德己卯。上卷四篇,曰《总志》,曰《风俗》,曰《物产》,曰《田赋》。
5、历史记载特大地震:1501年1月29日(明弘治十四年正月庚戌朔)陕西朝邑(38°N,11°E)M7(震中烈度Ⅸ)陕西延安、庆阳二府、潼关等卫、同、华等州,咸阳、长安等县,是日至次日地皆震,有声如雷。
6、据史料记载,七里营早在隋朝(公元581——618年)就已有人在此定居,唐朝后期形成村落。七里营原名双扬集,宋代北国名将萧寅宗曾在此安营扎寨,因距小冀7里,故改名七里营,沿用至今。
大荔县的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1949年3月,陕甘宁边区***大荔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迁驻大荔,辖8县。大、朝、平属大荔分区。1950年5月,撤销平民县,并入朝邑县。并撤销大荔分区。1956年9月,渭南专区撤销后,又由省直辖。
又称左冯翊。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
首先是大荔县城墙,也是大荔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大荔县城墙始建于北宋年间,历经多次修缮,现在仍保存完好。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大荔县城的美景。其次是大荔青铜器博物馆,位于大荔县城内,展示了大量的青铜器藏品。
据《大荔县志》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筑城。距今已有两千年了。这里东临黄河,据有薄关要冲,地处守卫西京的险要位置。所以汉后各代都视其为重镇。
辎车坑出土文物博物馆是一个久负盛名的秦文化主题的博物馆,位于大荔县城西5公里处的辎车坑遗址区。该馆陈列了大量的秦文物,使人们对秦朝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大荔的引证解释是:⒈西戎之一。分布于岐梁山泾漆之北(今陕西大荔县)。周定王八年(公元前461年)为秦所并,其地改名临晋。引《史记·秦本纪》:“_厉共公_十六年_河旁。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
朝邑中学的学校历史
1、朝邑中学创建于1939年,是省内最早创办的中等学堂之一,也是第一所公办高级中学,截止于2022年10月19日,根据查询朝邑中学***显示,该学校在2022年开展了军训,并且在学校西操场隆重举行了高一新生军训闭营仪式。
2、朝邑中学创建于1939年,是我省最早创办的中等学堂之一,也是我县第一所公办高级中学。创建之初名为朝邑县县立完全中学,包含初中部和高中部两个部分,是今天朝邑初级中学和朝邑高级中学的合称,现专指朝邑高级中学。
3、朝邑中学相对羌白高中来言还不较好,朝邑中学在大荔县升学率排第三位,比起羌白高中来说,应该好多了。如要选择,就选朝邑高中吧。
4、学校占地面积82亩,建筑面积21250㎡,目前在校学生人数3400名,设置教学班级45个。有教职员工166人:其中中高级职称39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名师2人,学科带头人5名,师资力量相当雄厚。
5、南县固市中学、大荔县中学、大荔师范学校,大荔县朝邑中学教师。1960年9月至1964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函授部学习,完成了大学中文本科学业。1***5年退休。
大荔县的文化
辎车坑出土文物博物馆是一个久负盛名的秦文化主题的博物馆,位于大荔县城西5公里处的辎车坑遗址区。该馆陈列了大量的秦文物,使人们对秦朝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大荔古城墙:这是一座保存完好,拥有两千年历史的古城墙。站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张家川水库:这是一个美丽的水库,周围环境优雅,风景秀丽。
首先是大荔县城墙,也是大荔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大荔县城墙始建于北宋年间,历经多次修缮,现在仍保存完好。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大荔县城的美景。其次是大荔青铜器博物馆,位于大荔县城内,展示了大量的青铜器藏品。
隋朝朝邑县的历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朝邑县志、隋朝朝邑县的历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