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隋朝历史运河,以及隋朝运河在哪个地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隋朝大运河开凿时间
1、从公元584年(隋文帝开皇四年)到公元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充分利用了过去开凿的运河和天然河流,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重修了江南运河,终于凿成和疏通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河北涿郡、南达浙江余杭的大运河。
2、时间:隋朝大运河,605年隋开凿,610年完毕.目的:修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是炀帝的功绩,是暴政。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
3、隋朝大运河(605年隋开凿,610年完毕) 南北分别为辉县和涿郡。作用: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4、隋朝大运河自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凿,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全部完工,把广通渠、通济渠、山阳渎、永济渠以及江南古运河连成一条大运河。
隋朝为什么修京杭大运河
并且动员大量民工,修建了由东京直达江淮、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以便在有警时能够快速反应,及时机动军队和运输军需,从而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一共有三种说法,第1种说法是杨广为了破坏当时已经存在的龙脉防止人造反。
隋炀帝扩修京杭大运河的目的: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大隋需要南方产出的粮食供养他在北地的政权与军队。古代没有现在标准的道路,陆地交通非常不便,耗时久远、运输量很低、运输效率更低,而且经常因为暴雨、泥石流、坍塌等原因导致陆地交通彻底断绝。航运效率相对优势非常大。
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经济、政治及军事因素 京杭大运河是在历代运河工程基础上扩建、续建而成的。而最早的河段史称邗沟,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年。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隋朝大运河分为哪四段
1、【答案】:C C[解析]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共四段,自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隋炀帝修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通济渠是从板渚引黄河水,注入淮水。邗沟上接通济渠,下接江南运河。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3、隋炀帝修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通济渠自河南荥阳的板渚出黄河,经鸿沟、蒗荡渠、睢水沟通了江苏盱眙境内的淮河,全长650公里,共流经3省6市,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4、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
5、一个中心:洛阳 二个用途:政治上,满足统治者对全国统治的需要,即巩固***的需要。经济上,满足统治者对江南掠夺的需要。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隋朝的大运河,是目前的哪一条运河?
隋朝大运河是现在的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今北京,南至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今绍兴、宁波。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
隋朝大运河即今天的京杭大运河。隋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从江南搜刮更多的财物,他们以洛阳为中心,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有***地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千米,公元前486年开始建造。
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修建的,就是指如今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公里。
隋朝历史运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隋朝运河在哪个地方、隋朝历史运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