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明朝历史人物于谦简介作品,以及明朝于谦简介个人简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跟岳飞齐名的明朝英雄,临死前留下了哪首千古名诗?
- 2、于谦的资料
- 3、于谦和文天祥有何相同之处?
- 4、明朝于谦的资料
- 5、于谦的主要事迹
- 6、历史人物于谦大传概括
跟岳飞齐名的明朝英雄,临死前留下了哪首千古名诗?
在明朝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人物,虽然经历不同,但是对于国家的贡献同样很大,只是他的名字远没有岳飞的大。此人叫于谦,是明朝时期的名臣,当然也是股肱重臣。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是岳飞墓前的墓联,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他的一首诗《满江红》曾令人热血沸腾,诗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提醒人们不要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这不是诗,这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卢象升留下的千古名诗《过恨这关》。过恨这关 明卢象升 千古英雄恨这关,疆分豫楚几重山。龙泉羽士嫌岑寂,鸟道征人叹往还。剑削芙蓉身欲奋,幽栖岩壑意仍闲。遐思忠义当年事,历尽江山识岁寒。
对于宁死不降的张煌言,临死前赋《绝命诗》一首。临刑时,他拒绝跪而受戮,“坐而受刃”,时年仅四十五岁。监斩官见杨冠玉年幼,有心为他开脱。杨冠玉却断然拒绝道:“张公为国,死于忠;我愿为张公,死于义。
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清廷见张煌言拒不投降,决定将其处死。
于谦的资料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
于谦字廷益,1398年在浙江钱塘出生,字廷益,号节庵,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于谦(13913-145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
于谦,1969年1月24日出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蓝田县冯家村,相声演员、主持人、***演员。1982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跟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
于谦和文天祥有何相同之处?
1、他们虽处不同朝代,但都是民族英雄。在外族侵扰,大敌当前,他们身为朝廷大臣,政治立场坚定,军事主张相同,身先士卒,为朝廷分忧,忠贞报国;他们在朝当臣,为政清廉,敢于谏言,他们都是大政治家。
2、文天祥是个意志坚定的忠臣,于谦想学他是表示他自己也像当个忠诚的人,没有别的意思。希望可以帮到你。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说的。供参考。
4、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我是大宋的宰相。
明朝于谦的资料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桐乡)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与他最有名的事是“土木堡之变”。
明朝于谦最后被朝廷所斩决。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
明朝于谦简介 于谦是明朝时候的重臣,而且他还是一个有名的诗人呢,更是民族英雄。于谦出生在1398年的钱塘,去世的时候是60岁。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
于谦的主要事迹
1、总兵官石亨功劳不如于谦,却被封侯,因而内心有愧,便上疏举荐于谦长子于冕,遭到于谦的痛斥:“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
2、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3、其事迹见《明史·于谦传》。 土木堡之变 瓦剌是当时蒙古三大部(瓦剌、鞑靼、兀良哈)之一,臣属于明朝。明英宗继位后,王振弄权,朝政败坏。
4、而他最主要的功绩是在于土木堡之变事件。当时,明英宗被瓦剌活捉,国家群龙无首,大臣纷纷建议迁都,而在这种情况下,谦力排众议决定坚守北京,并联合权臣建议皇太后另立新帝。
5、虽然明英宗回国了,但是于谦仍不同意议和,继续训练精兵,以保卫边境地区的安全。虽然说于谦为了明朝一直都是尽心尽力,但是因为他正直、清廉等受到了奸臣的迫害,最后在明英宗再次当上皇帝的时候被杀死了。
6、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历史人物于谦大传概括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
朱瞻基大悦,提拔于谦为江西巡案,在江西,于谦***冤狱数百起,敢于为民***,严惩作奸犯科权贵。此后,又破格将他提拔到兵部右侍郎,在任职期间,于谦政绩斐然。
面对这种情形,在于谦的力主下,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史称“明代宗”。在明代宗的指挥下,于谦制定战略,坚决打退了瓦剌的进攻,瓦剌军退回北方草原。于谦指挥京城保卫战,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
明朝历史人物于谦简介作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明朝于谦简介个人简历、明朝历史人物于谦简介作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