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明朝中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明朝中期的社会背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明朝历史的明朝中期
明中叶是明朝中期的意思,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
“中叶”这里解释成“一个朝代的中期”。 “明中叶”就是明朝中期的意思。具体说,应该是1506年左右,即:明弘治+明正德+明嘉靖 这一阶段。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明初:指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国号大明,至1449年(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土木堡之变为分界点。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停止对外军事扩张,改为依托长城固守。
土木之变,正统十四年(1449),是明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万历中兴之后,万历怠政,明朝逐渐进入后期;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死,明神宗就开始荒于政事,三十年不上朝,经过这一时期明朝的国力进一步衰退。
明代有哪些反映国家统一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1、明代有哪些反映国家统一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如下:承继“大一统”思想 明太祖朱元璋承继了先世“大一统”的思想,表现在朱元璋北定中原,一统天下的政治报负。
2、中华文明统一性还体现在思想文化的传承上。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以及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这些思想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传统。
3、第一就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在南方地区实行的制度就是少数民族土司制度,这是在元代开始实行的,后来又开始实行改土归流,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中央对于地方的统一管理,更有利于国家统一长远的发展。
4、如,平吴三桂之乱,收台湾,击沙俄,驱准保藏,西北激战70年(康熙二十九年—乾隆二十四年),西南荡除土司分裂势力等等,内***,外反侵略,国家统一,固若金汤,其武功之盛,与明朝劳而少功恰成鲜明对照。 文化繁盛,远迈前代。
5、明末,内外矛盾激化,明朝被农民战争灭亡。 在前代的基础上,明朝社会经济获得极大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扩大,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工艺精湛,商业繁荣,市场活跃,更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在明代,封建文化极为繁盛。
6、清朝 清朝专制主义皇权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又急转直下而消失,给后人留下清除帝王崇拜文化心态的使命。清朝满洲族统治对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有巨大贡献,她在民族地区的多种体制政策颇有成效。
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
1、发达的经济能够引起文学的繁荣、文学风格的多样化。明代中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些商业城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突飞猛进。
2、经济繁荣 (1)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明朝中期起,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2)商帮出现: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3、明朝中后期在社会各个领域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政治领域上,朝廷上派系林立,官员谏言之风盛行,士人公开议论朝政,文人结社发展到一个高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风尚的变异。
4、明朝 文化特征 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
5、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明朝的疆域统一,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明朝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推广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技术,使得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6、同时传统观念浓厚、理性精神缺乏、旧生产方式束缚、体制的阻碍、文化上的浩劫都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跨越。
明代文化特征有哪些?
文化特征 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
明朝的文化,具有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1)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科学技术仍然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一系列带有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通俗化、平民化是明代乃至清代文学艺术的特征,显示出一代文人特有的社会心态。
明代文学的显著特色包括:俗文学的繁荣发展:明代文学的一大特点是俗文学的繁荣,如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_a***_]。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关于明朝中期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明朝中期的社会背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