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朝兵变_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kodinid 41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历史唐朝兵变,以及唐朝兵制改革原因意义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1、安史之乱是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唐朝初年,为巩固中央集权,保卫边疆,实行府兵制

2、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历史上唐朝兵变_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4、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也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5、唐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玄宗后期,政治黑暗,中央实力削弱,藩镇握有重兵。

历史上唐朝兵变_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历史上的朱泚之乱(泾原兵变)是怎么回事?

在780年,泾州守将刘文喜起兵叛乱,朱泚被李适任命为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使,讨伐刘文喜。因此,在泾原兵变3年前,朱泚曾经在泾原做过节度使,他的笼络人心的法子很多,在泾原军里有很多旧部。

泾原兵变(朱泚之乱),是唐德宗时期发生的一起兵变事件。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并被变军包围一月馀,史称奉天之难。

历史上唐朝兵变_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泾原士卒离开驻地,大多带着家中子弟,希望到长安后能得到朝廷的优厚赏赐,结果一直到离开长安城都一无所得。当时德宗下诏,命令京兆尹王翃犒赏军队,京兆尹王翔只赏赐了粗茶淡饭,士兵们十分愤怒。

年,李晟、浑瑊、马燧联合发兵收复长安,朱泚向西逃跑到了泾州只剩100多个人,以为泾原节度使田希鉴会接纳他。毕竟田希鉴这个节度使还是他封的。当年泾原兵变的时候,田希鉴还是泾原节度使冯河清下一员牙将,他与朱泚勾结刺杀了冯河清。

泾原兵进入皇宫府库,大肆掠夺金银。朱泚进入宣政殿,自称秦帝,改元“应天”。皇叔彭王李仅、皇弟蜀王李溯遇害,朱泚分别赠其为司空、太子太保并葬之。

皇帝根本就不买他们的帐,只为给自己的子孙谋***,不管百姓和士兵的死活,于是心理不平衡的士兵发生了哗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泾原兵变。 唐德宗在这些叛兵的包围下,只好仓皇逃往奉天。

唐朝泾原兵变的起因,唐德宗如何平叛?

在780年,泾州守将刘文喜起兵叛乱,朱泚被李适任命为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使,讨伐刘文喜。因此,在泾原兵变3年前,朱泚曾经在泾原做过节度使,他的笼络人心的法子很多,在泾原军里有很多旧部。

建中四年(783年)八月,叛唐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兵三万,围攻河南襄阳,九月,唐德宗为解襄城之围,诏令泾原节度使等各道兵马援救襄城,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长安。

九月,唐德宗为解襄城之围,命舒王为荆襄、江西、沔鄂等道节度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又令泾原诸道兵马援救襄城。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长安。

这次泾原兵变使得大唐皇帝的颜面在天下丢尽,中央权力进一步被削弱,藩镇割据也愈演愈烈,因为德宗的抠门引起的兵变,也让人啼笑皆非。

历史上唐朝兵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历史上唐朝兵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兵变 唐朝 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