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清为什么不模仿英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清为什么不模仿英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英国不直接推翻清朝?
答: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商业,中英长期的贸易逆差(相对英国),所以英国一直在想办法,后来***用***,但清朝后来禁烟,这就激怒了英国。
其实当时对清朝来说,实际是不想跟英国通商的,因为感觉自给自足很好,但英国不这样想,他感觉你是在贸易上欺负他。
当时因为语言不通,各种其他的不理解,也导致了矛盾。
英国是商业立国,***取什么方式要考虑收益,对于一个这么大的中国,他占领然后变成殖民地,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最后有没有收益都不好说,权衡一下,不如通过战争使你屈服、树立利益代理人划算。
日本可以通过君主立宪走向近代化,为何满清却不行?
中国古代的文化形态与政治理论,确实不符合君主立宪这种制度。到了王朝末年宁愿秩序更替、社会革命,步入下一轮循环,也对所谓的立宪是漠然的,大部分人不具备接受立宪的基础。
实际上,很多人理解的误区是日本君主立宪是限制君权,而实际上历史上的***基本上是一个虚君,被大将军或幕府架空,不过是一个万世承系的符号,接受供养,没有绝对的权力。明治维新之后,倒幕运动与大政归还思潮之下,反而让***从深宫走向了台前。这虽然和明治***的个人能力相关,但也和当时日本应对西方势力介入,特别是佩里叩关黑船事件的驱动,变奏了日本的传统秩序。
自此,在明治***和一批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下,日本开启了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文明开化、殖产兴业与一系列改革的步骤,促进了近代化,迅速崛起于东亚,也埋下了之后军国主义的伏笔。
清末的情况却非常不同,先是洋务派搞了一套官督商办的经济产业,学习西方技术。之后,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借助传统儒学文化***,试图立宪,其实也有归政光绪皇帝的意图,最终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可以看作戊戌维新改革的连锁性影响。五大臣出洋学习,清廷确实打算立宪改革,实施新政,广泛改头换面,有些政策甚至有点激进,却仍然没有挽留病势沉重的国体,最终被革命党倾覆。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光绪皇帝不是明治***,他仅仅是一傀儡尔。更重要的是,革命思潮与排满运动的发育,基本上已经消解了维新思想存在的基础。
而且,清廷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微妙变化,危机四伏,疆臣的离心离德,造就了朝廷的虚弱。虽然朝廷试图收回权力,但是没有那么简单。
除此之外,满洲亲贵老爷们死守利益不愿放手,立宪即使步步为营,也会变成形式大于实质,引发各界不满。武昌起义本来颇有一些偶然的色彩,但是各省纷纷独立,清廷有心无力,眼看着统治大厦东流去。很遗憾,清末一批政治官员和知识分子确实想要君主立宪,洗刷被弹丸小国侮辱之耻。然而历史的气球非常圆滑:无法***的明治维新,难以重来的时代机遇和掣肘的文化形态,基本上注定了中国未来的走向只能说重新洗牌而非局部微调,尽管过程中存在一些腥风血雨和螺旋曲折。
大清之殇,实际上也是传统中学之痛。君主立宪之败,乃社会环境之局限。辛亥革命之成功,却也带来民国几十年纷纷扰扰的时局与竞逐,幸乎悲乎?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清***之所以立宪失败,是因为深厚的民族矛盾(注意,不是阶级矛盾),并以慈禧光绪的突然去世为标志。
公元1895年3月17日,中日甲午战争进入最后关头,日军于刘公岛登陆,并摧毁威海卫海军基地,李鸿章处心积虑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这也标志着清***“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于是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清***眼中,既然洋务运动都不行,我们接着要怎么做才能振兴中国呢?日本那么牛逼,那我们学日本好不好。
于是清***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别国的政治环境,特别是日本的。公元1908年8月27日,慈禧以光绪(此时光绪被囚禁)的名义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而这个宪法大纲正是完全抄袭日本明治维新时候所颁布的《五条誓文》,但是他们却又有本质的区别。
日本最初的 《五条誓文》毫无疑问是包裹着中央集权,表面上全民平等的封建属性宪法,因为向民众传达了***积极向西方学习和改革决心,所以得到大家的支持。
但是清***不一样啊,日本***在百姓心中名声并不差,百姓很容易接受***的特权。但是清***当初在百姓心目中都烂透了,他们还在《钦定宪法大纲》直接写着: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中日甲午战争,直接打断了满清的脊梁,也将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彻底打醒过来。此后,即在民间与官方都掀起了向日本学习的热潮。在政治上,仿效日本进行君主立宪的改革的呼吁,也自然越来越高涨,然而,为啥满清最终却没有通过君主立宪而自我挽救呢?
抛开其他因素,单论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的迥异,就决定了满清不可能实行君主立宪。我们被熟知的社会形态,分为五种,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其实,这是按西方的社会进程划分的,而并不适用於中国。
过去我们把商周王朝称为奴隶社会,其实,商周却是实实在在的封建(封土建国之意)社会,商周时期的社会形态与西方的中世纪更相似。而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却是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了集权帝制的形式(最早的集权帝制,出现在两河流域,闻名遐迩的波斯帝国即是集权帝制形式)。秦灭亡后,汉朝建立,虽是实行了郡国并行制。但不久,汉王朝就见识到了地方封国太重的厉害,自七国之乱平定后,汉王朝实行“推恩令”,使诸侯国越分越小,以致无力与中央对抗。
自汉以后,就几乎很少有大的封国出现,而至明清,中央集权已达巅峰。而满清又系渔猎游牧民族入主华夏,其自身具有很深的奴隶制残余,而与华夏的集权帝制相糅合。所以,满清的中央集权更是空前绝后。
而中央集权与君主立宪却是背道而驰。日本可以君主立宪的很大原因,就在於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是一直都是封建形态,无论是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统一的日本,都是一种形式上的统一,而当时的日本仍然是“政出各藩”,各藩的武士也只效忠於各自的藩主。明治维新,虽是以“***”为旗帜,但本质上却是日本的西南强藩抬出来的。所以,日本的政治受到地方藩阀所左右,例如长洲藩主导日本陆军,萨摩藩长期主导日本海军,日本***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顺从“民意”而为之。
而满清却不同,权力集於皇室,大臣只知道磕头如捣蒜,一切全凭皇上圣裁。享受权力高度集中滋味的人,又怎么会轻易放下手中的权力,去搞什么君主立宪呢?所以,支持康有为***搞"百日维新”的光绪,也不过是从没有真正掌握实权的傀儡皇帝的想法而已。而对於当时满***正的“皇上”慈禧来说,君主立宪却一直是其深恶痛绝的。所以,直到满清王朝要进棺材板的那一天,还在搞“皇族内阁”来糊弄百姓。
而从欧洲的近现代史,也可以得到例证。在西欧诸国之中,唯独法国爆发了如此跌宕、汹涌的大革命呢?这在於西欧诸国在中世纪普遍实行封建制,君主的权力并不十分强大。而法国从路易十四(太阳王)时期,削弱了贵族的力量,而建立了绝对王权政治。绝对王权政治,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短时期内迅速强盛,但会使国内矛盾长期积压。欧洲其他国家,君权受到各方势力的制约,更容易走改革的道路以缓解社会矛盾。
而极权政治的国家,很难通过改革以缓解社会矛盾,唯有通过革命以获得。沙俄十月革命也是如此,沙俄受蒙古统治二三百年,受东方集权政治影响较深,君***力过大。此亦是为何日本可以通过明治维新而实行近代化,而满清就必须通过革命才可走向近代化的原因所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清为什么不模仿英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清为什么不模仿英国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