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关隋朝的历史画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有关隋朝的历史画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个历史人物实际上有过联系?
谭嗣同的胜利——流星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一个书生仰天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中华近代救国的第一滴血染红了刑场黄沙,也染红了未来几十年的探索之路。
其实谭嗣同临刑前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当刽子手举刀时他称大呼过“吾有一言”!只是对维新派恨之入骨的监斩官刚毅不等他把话说完就下令动手,谭嗣同临终真正想说的话就不可能有人知道了。
大多数时候人们可能觉得谭嗣同就像清末一颗短暂的流星,剧烈燃烧,又急速陨落,他对历史的影响不可能像康有为或***那样深远。事实上大家都错了,从某些角度看谭嗣同才是最后的赢家。
18***年,谭嗣同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建了时务学堂,虽然没亲自担任教师,但也对学堂教学工作颇为上心。期间他和***共同发现了一个天赋极高的少年,这个只有15岁的裁缝之子是学堂最小的孩子,也是最聪明的。
谭嗣同和***对孩子悉心教导,务求让他明白救国救民的道理,孩子对老师也感情深厚,进步奇快。一年后,这个孩子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又赴日苦学军事知识,学成归国数年后蔡锷之名天下皆知。
回国后不久,蔡锷就在云南创办讲武堂,意图为国家培养更多军事人才。1909年一个23岁的青年徒步跋涉三个月从四川走进讲武堂,蔡锷在他身上看不到自己少年聪慧的影子,却看到一股坚韧的毅力。
讲武堂收下了这个青年,仅比青年大四岁的蔡锷对他青眼有加,特许自由出入自家府邸看书。青年也没有辜负蔡锷的栽培,几年之后在棉花坡大放异彩,将护国军从悬崖边生生拉了回来,终成一代名将。
同样是1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巨浪,面对分崩离析的天下,谭嗣同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真的亡国,我们该怎么办?次年春天他组建了南学会,试图在最坏的时候为中华留住半壁江山。
彼时一个岳麓书院的学生加入进来,这个出身长沙县清泰乡板仓冲的学生见到谭嗣同惊为天人,从此时时向其请教。虽然谭嗣同仅长他六岁,还是执意以***自居,全然不顾那年他儿子都出生了。
多年以后,谭嗣同已经就义,这个学生也成了名师,他也开办起学堂,教人那些谭嗣同讲过和自己领悟出的道理。再后来学生也有了学生,他非常喜欢那个操着湖南口音的高个子,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因世居板仓,谭嗣同这个学生经常被人叫做“板仓先生”,杨昌济这个名字反而不那么为人熟知。
夏梦和***。
夏梦应该是所有香港女演员中唯一见过***的人。
***接见夏梦
这个夏梦即是让金庸念兹在兹、魂牵梦绕的夏梦。
她2016年刚刚去世,享年83岁。而在前一年的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授予了她“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夏梦于1947年全家迁居香港,后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明星,演了很多电影,尽管金庸这种大才子很喜欢她,她却不喜欢金庸。
夏梦喜欢的是“岑范”。
岑范也是一个电影大才子,集编剧、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祖上是曾经担任过清朝两广总督的名将岑毓英。建国前,岑范就参与了诸如《春之梦》、《清宫秘史》、《同病不相怜》等有名的电影。
声名鹊起。在南洋和香港电影界算是一个大人物。
1951年,夏梦和岑范因为《梦婚记》结识,旋即成为恋人,双宿双飞,一起讨论表演艺术,一起分析角色心理,一起打网球,一起逛街。
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原籍浙江绍兴。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你品,你细品。
1939年10月19日,在纪念鲁迅二周年的大会上,周恩来曾说:“在血缘上,我或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生在绍兴城的周家。”
周总理与鲁迅照片
到了建国初期,周总理曾专门委托友人调查他与鲁迅的关系,结果确认为两人系同系同宗,不过关系有点疏远,按照辈分鲁迅长一辈。所以所以,1952年的时候,鲁迅妻子许广平到周总理家做客的时候,周总理认真的说“我应该叫你叔母呢”。
再说一下,他们都是北宋大理学家周敦颐的后人,周恩来是绍兴周氏21世孙,鲁迅是20世孙。
周敦颐画像
霍去病和辛弃疾。
要问联系哪家强?天才少年立中央。
保家卫国千秋事,一文一武美名扬。
今天说说两位有关联的历史大人物。
一位是西汉名将——冠军侯霍去病。
一位是南宋大词人——词中之龙辛弃疾。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今山西省临汾市人。
两位名人,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山西人,非亲非故,遥隔上千年,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直观的看,联系他们的首先是名字。
历史上有哪些脱离发明者初衷的发明?
在人类历史上,科技的进步让人类逐渐统治地球,各式各样的发明创造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些发明在一开始被制作出来的时候,它们的用途可跟现在完全相反。
1、跑步机
残忍的刑具很多胖友经常吐槽:跑步机简直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发明,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像刑具一样。
巧的是,他们真的说对了,跑步机诞生于19世纪,一开始可不是用来给健身人士运动锻炼的,它的真正用途是拿来惩罚那些狱中罪犯的。
***们在监狱中需要经历改造,还要进行一定的劳动。而监狱跑步机能同时实现这两个要求,***们需要不停踩动轮子产生动力用来碾磨谷物或抽水。
这不仅是体力上的消耗,长时间持续进行一种枯燥无聊的动作,对精神也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因此在19世纪,很多***都猝死在了跑步机上。
古代较早的时候,内衣叫“亵衣”,轻薄,不怎么庄重的衣服。从一个亵字就能知道,道德观念很重的古人是以什么态度对待内衣!
汉朝的抱腹、心衣,魏晋的两当,不管内衣怎么变化,肩部处都缀有一根带子。
但到了唐朝,不是以胖为美么?怎么能勾勒?无带内衣诞生……这叫“诃子”。它的显著特点是半露胸式!内衣外穿!也就是高束胸际,外套衣或披透明罗纱。
安禄山长相肥大,身有蛮力,曾认杨贵妃为干娘,自然唐玄宗便是他义父。按照习俗,孩子出生三日,要“洗三”,祈求福气!
杨贵妃依依照做,用锦绣制成的大襁褓裹住安禄山,宫女抬着,为安禄山洗澡,杨贵妃“禄儿禄儿”的叫。
我就说两个吧,***和伟哥。
***,这个东西真的是跑偏的典型例子。搞出毒品之王的初衷,其实是开发出一种***效果好,同时没有成瘾性的***。
***作为一种传统的***物,一直以来都会给人困扰,那就是会成瘾,如果停止吸食会产生强烈的戒断症状。为了加强***效果,同时减少成瘾性,提纯了里面的有效成分,就是***。这种药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特别是美国大兵几乎***都有一支,以防中枪中炮的时候使用。虽然这种***剂挽救了不少士兵的生命,但是结果是啥呢,***的成瘾性要比***高。
所以在大战之前很长时间,科学家就在折腾***了,把***和乙酸酐混合改变了分子结构,以试图让***没有成瘾性。结果呢,***效果倒是进一步加强了,但是成瘾性也爆棚了,吸收更快,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搞出来的这种物质就是,***。
这个东西最初真不是有意搞出来的。
如果说***是个负面例子,那伟哥(西地那非),算是一个正向的例子吧,拯救了无数男性。
最初的西地那非是作为心脏病药物来研发的,但是这东西对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并不好,所以被叫停了实验。而且还有一个尴尬的副作用,那就是参与药物实验的男性患者有个尴尬的现象,***持续勃起。
但是叫停之后,很多试药者拒绝交回剩余的药物,因为家庭和谐了,呃……
于是敏锐的辉瑞药厂看到了商机,这东西可以给很多男性带来福音啊,于是一款改变***关系的药物就这样上市了,是不是很意外?
1、火药。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它最初是炼丹术的产物,是道士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时候偶然发现的,并不是用于军事用途。火药的基本成分是硫磺和硝石,是用来引火的,大概在唐末的时候首次用于军事,自此极大改变了历史进程。
火药原本是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产物,没想到后来却成了生命的终结者。
2、***。***原本是一味药,不仅可以镇定止痛,还可以治疗头痛、气喘、黄疸等疾病,由于中国不是***的原产地,再加上过量使用会成瘾,所以很长时间内***在我国一直受到严格管控。
直到近代,***才成为危害我国的元凶之一。其实英国人向我国大量走私贩卖***也不是为了***,而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获取暴利。而***刚开始是清朝上层社会的风雅玩物,道光皇帝甚至还写了一篇描写吸食***后神清气爽感觉的文章,这才***流毒于天下。
3、韩文,就是当今朝鲜和韩国用的文字。韩文是在15世纪的时候由朝鲜世宗发明的,世宗之所以发明韩文是为了方便社会底层交流使用,因为当时的朝鲜贵族用的是汉文,普通人念不起书,只能用土著语言交流,所以世宗就发明了韩文字母,称之为《训民正音》。
时过境迁,当初被朝鲜贵族所不屑的韩文没想到却成了现在的样子,这恐怕是朝鲜世宗做梦都想不到的。
4、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古人用来辨别方向而发明的,也叫司南。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提升,指南针能够指示的方向也越来越精确,于是指南针被后人改造成了测量风水的法宝,成为神器之一。
西沙群岛发现神秘野牛群,这里与世隔绝,野牛从哪里来的?
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是南海四大群岛之一,处于南海的西北部,群岛内面积最大的岛屿与永兴岛,面积3.2平方公里,距离海南岛330公里。在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西沙群岛驻军时,就已经发现东岛上有40多头野牛。在2003年的时候,我国的科考队登上了西沙群岛的东岛,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让人意外的是,科考队居然在这里发现了400多头野牛。按理说,东岛与周围陆地的距离比较遥远,而且在西沙群岛的其它岛屿上也没有野牛的踪迹,这些野牛是从哪里来的呢?
西沙群岛的底部处于南海北部大陆架的西沙台阶地段,这片海域的海底,其高度要明显高于周围深海平原,海面以下台地的平均水深只有1500-2000米。由于距离海平面较近,因此由海洋生物更新形成的珊瑚礁分布十分广泛,露出海平面的岛屿(以珊瑚礁为主,另外还有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成的火山岛)一共有22个、沙洲7个,陆地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
从气候上看,西沙群岛明显处于热带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常年炎热湿润,但高温天气不多,历史的极端最高气温还不到35摄氏度,多年平均气温26摄氏度左右。平均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其中65%的降水来源于台风。
虽然群岛陆地面积不大,但由于气候非常舒适,而且风化后的土壤以石灰土为主,非常适合热带植物生长,在不少的岛屿上分布着茂盛的森林,比如在永兴岛、东岛等面积相对较大的岛屿上,常见银毛树、草海桐等灌木以及白避霜花树等高大乔木。
在永兴岛、东岛等岛屿上,除了上述植物以外,还栖息有较多种类的野生动物,比如燕鸥、红脚鲣等鸟类、野狗、野鸡、野鸭等。这些野生动物,大多数以草食性为主,还有些动物以捕食海洋中的鱼虾为生。而东岛、永兴岛上存在着不少的淡水***,能够为这些野生动植物提供饮水需求。
东岛上的野牛,其实并不是我们在生物学分类上确定的亚洲野牛。通过科考人员的鉴定,这里的野牛实质上是地地道道的黄牛,只是在较长时间的野外自然环境中,慢慢通过野化形成了野生黄牛。由于黄牛基本不会游泳,所以不可能自发地从遥远的大陆自行游过来,只能是历史上,人们将黄牛从其它区域带过来,后来人离开了,黄牛在这里“安家落户”,慢慢繁衍[_a***_]起来。
野牛曾是世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它们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都有分布,但是因为牛肉是世界各地人们都会吃的一种食物,所以,在世界范围内的捕杀下,现在的野牛已经沦落到保护动物的行列之中了,在我国,野牛甚至成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此,在我国的领土上发现野牛群,是一件大好事。那么,西沙群岛发现的神秘野牛群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里与世隔离,野牛是从哪里来的呢?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的四大群岛之一,该群岛一共由22个小的岛屿组成,其中发现野牛群的岛屿是西沙群岛中的东岛。东岛位于西沙群岛的东部,是西沙群岛中第二大的岛屿,不过,尽管它是第二大岛屿,但也只有1.7平方公里。
在20世纪的50年代,我国就已经派兵驻扎西沙群岛了(大部分驻扎,因为当时一部分还被越南侵占着),在驻军时,我国就在东岛上意外的发现了野牛群。当然,这些野牛并不是亚洲野牛,而是黄牛经过漫长的野外生活,重新野化的野黄牛。在发现之初,岛上的野黄牛约有40头,由于部队对岛上的黄牛管理得当,到了2003年,这40头黄牛就发展成为了500头的野黄牛群。
但是,从上面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出,东岛离最近的三亚也有380公里。而黄牛只会趟水过河,不会游泳,所以它们不可能是自己游过去的。那么这些野黄牛是怎么来的呢?
地球地质的变化是极其漫长的过程。同样,地球上的生物出现、进化、繁衍的历史也是想当悠久了。
至于说与世隔绝的西沙群岛发现神秘野牛群,估计这些牛群来源有大概两个方面。一是当年西沙群岛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跟大陆完全隔绝,也许跟大陆就是一块完整的陆地。后来地质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小岛。而当时的动植物不可有人类的意识,看到自己被海水隔绝而赶紧搬离小岛。只要岛上有足够的淡水和植物,一般动植物也能生存下来,慢慢繁衍生息直到现在。另一方面,也许古人有意放养的,不过这种情况概率很小。
总之,不能用局限的眼光看待这些现象。毕竟人类出现的历史比地球的年代史简直不可同语。在还没有人类之前,地球和海洋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不清楚,所以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只能靠科学慢慢揭秘吧!
是我国南方沿海的渔民带去的家养黄牛,在岛上野化了,所以它们应该叫作野化家牛。
西沙群岛有野牛的岛屿叫东岛,是个珊瑚岛,面积1.7平方公里,是西沙群岛的第二大岛,最大高程6.7米,岸线长6.12公里,距海南岛约337公里。东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6-27℃,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6-11月为雨季,降雨量为全年的87%。岛上林草茂盛,有个2400平方米的水塘,是岛上唯一的淡水湖泊(其实这水塘的水盐度还是较高的,但是比海水低很多,可以饮用),水塘水深通常不足半米,雨季可达1米,旱季几乎干涸。
东岛是西沙群岛中唯一有野牛的岛屿,这些野牛依靠岛上茂盛的植物和牛塘里的水存活下来,它们是从哪来的,几十年来众说纷纭,主要说法有这几种 。
1、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部队带去的。
3、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带队察勘西沙群岛时带去的。
4、二战中日寇的运输船在东岛海域被击沉,船上的牛游到岛上生存下来。
5、明末清初中国南方沿海的渔民带去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关隋朝的历史画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关隋朝的历史画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