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财政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财政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万历一年财政收入?
明朝万历的税赋收入合计约2217万两白银,
明朝成为了历史上税赋最低的朝代,北宋宋真宗时期的国家财政收入高达1.6亿两,清朝光绪年间每年的税收也达8000万两,也就是说明朝一年的税收仅为宋朝的1/8和清朝的1/4,
造成明朝税赋较低的原因,除了农业税率较低,明朝的商业税率同样低得可怜。明初所定商业税率仅为3.3%,后又降至1.5%左右。在万历初年2217万两国家财政收入中,包括盐税、茶税、市舶税、通过税、营业税在内的商业税总额不过才340万两。商业的不发达以及商税税率极低,正是明朝国家财政收入大大逊色于宋朝和清朝的重要原因之一。
即便是如此低的税赋,明朝***也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完成。随着明朝中后期,以皇族、王公、勋戚、宦官为代表的大地主阶层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大量农民从土地流失,而大地主阶层又利用手***权千方百计少交税甚至不交税,于是随着人口和田地的增加,明***的税收收入竟然不增反降,而国家的财政支出却在不断攀升,明***很快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财政困局。
统治者既不愿通过增加农民负担增加税赋,就只好在商业税上有所作为,结果招来了文官们的大肆攻击。明朝的文官集团大多是地主兼任工商业者,他们逐渐沦为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代言人,正是在他们的极力“建议”之下, 万历皇帝将商业税率降低至了1.5%。
明末财政崩溃的原因?
第一,土地兼并。明末大地主大官僚纷纷进行土地兼并,且隐瞒土地,拒不纳税或者少纳税,造成以农业税为主收入的明***财政收入锐减。
第二,***。明末官场***盛行,严重影响财政收支平衡。
第三,自然灾害频发。明末正处于小冰河时代,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生产,造成财政收入下降。
第四,战争负担。明末***处于两线作战局面,边境防守后金入侵,国内镇压农民战争。战争负担沉重。
如何评价明朝永乐年间的财政?
说起通过“靖难之役”篡逆而起的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除了“篡逆”的行为后世颇多指摘,登基之后倒行逆施,大肆***建文旧臣的行为招致抨击外,历学家对其在位22年的评价还是挺高的。明朝永乐年间的国家财政年收入约三千万两白银!靖难之后,中原糜烂。但是朱棣登基后,营建北京城,北征蒙古,南征交趾,疏通新开运河,郑和下西洋,还要修大典。上面每一件事都是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却少有人称永乐朝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
明成祖永乐帝虽然通过“靖难之役”多了侄子朱允炆的帝位。皇位来的不正,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却开创了大明第一盛世。朱棣打了四年内战,双方百万军队把两京打的满目疮痍。朱棣登基营建北京城,疏通运河,下西洋,通西域。并且五征蒙古,南征交趾是更是出动了惊人的八十万大军。“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样规模巨大,次数频繁的战争还有国家的各项政策的推行都必须有帝国财政收入的支持。
永乐帝重用了大明第一理财能手夏元吉。使得***年间的财政年收入白银约三千万两。朱棣派夏元吉疏通运河,下江南治理水患。江南在当时可是物产最丰富的地方,国家的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地。江南治理好了,国家财政收入自然也就上来了。清朝历史学家赵翼曾赞叹说:历朝论理财能者,唯桑弘羊、夏元吉二人也。后来大明第一账房夏元吉又推行了:“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场,广屯种,以给边庶民,且便商贾。”的政策。
永乐帝的财政年收入能满足他东征西战,夏元吉功不可没。有他这个大明第一账房打理大明财政,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钱支撑国家政策。国库收入充足,永乐帝在位做出这么多大动作,大明朝才没有被拖垮,并且开创了永乐盛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财政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财政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