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谈谈大清报律的历史地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谈谈大清报律的历史地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清律例内容?
卷首有六赃图、纳赎诸例图、徒限内老疾收赎图、诬轻为重收赎图、过失杀伤收赎图、五刑图、狱具图、服制图等八种图表;律文后附有注释,以便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律文。律文分为七篇,篇目冠以律名,故谓之七律。首篇是名例律,有四十六条,下面不分门类,亦称四十六例。其主要内容除了确定五刑、十恶、八议等重要制度和罪名外,还规定了一些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如官吏犯罪分公罪和私罪,公罪处轻,私罪处重;犯罪分故意和过失,故意罚重,过失罚轻;共同犯罪一般区别首从,从犯减轻;数罪并发,一般只科重罪,轻罪不论;累犯加重,自首减免;老幼废疾减免,同居相隐不为罪以及类推的一般原则等。
其次各篇按六部命名排列,即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和工律,以下分为职制、公式、户役、田宅、婚姻、仓库、课程、市廛、祭祀、仪制、宫卫、军政、关津、厩牧、邮驿、贼盗、人命、斗殴、骂咒、诉讼、受赃、诈伪、犯奸、杂犯、捕亡、断狱、营造和河防,共三十门,计四百三十六条。
该条文不但以《大明律》为蓝本,并且隐含古义,可谓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同时由于清朝已处封建社会后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因此它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主要表现为以严刑峻法推行政治、思想高压政策,不但对十恶处刑更重,而且扩大了谋反、谋大逆的定罪范围,提高了量刑标准;严禁宦官专政,臣下朋党,更完备地确认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广泛增加满族享有种种特权的条款;继续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统治。
进一步实行
大清律例是清朝时期的一个法律体系,包括了律令、律例、案例、诏令、奏疏等。
其中律例是指具体的法律条文和规定。
根据历史记载,大清律例共分为六十四卷,内容涉及刑法、民法、婚姻家庭、礼仪制度等方面。
其主要特点是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农民、工商业者等民间阶层进行严格管制和压迫,对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缺乏解决之道。
因而在历史上曾遭到过民间反对和***。
但同时,大清律例也为中国现代法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材料和文化遗产。
顺治五年即制定出《大清律例集解附例》。康熙十九年(1680)刑部编成现行则例,康熙二十八年将则例分别载入正律。
雍正五年(1727)颁行《大清律集解》436条,律后附例。
乾隆五年(1740)编成《大清律例》,直至同治(1862~1874)年间续增附例,例的实际地位和作用逐渐凌驾于律之上。
十六法典的历史意义?
十六法典是中国唐代时期的一部法律典籍,由唐代宪宗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颁布。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之一。十六法典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奠定了中国法律制度的基础。十六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法典,它规定了唐代的法律制度,为后来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2. 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十六法典中的法律条文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唐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 彰显了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十六法典中的法律条文反映了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如官制、地方制度、军制等,对于研究唐代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4. 对于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十六法典对于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清时期的大明律和大清律都是在十六法典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谈谈大清报律的历史地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谈谈大清报律的历史地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