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梁宏达谈历史隋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梁宏达谈历史隋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古代大都是从北往南完成统一,而从南往北统一的却很少?
中国历史上大都是从北向南统一,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讨论起来,大家见仁见智,各有理由,也没有形成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既然如此,那我也说一下我对历史上以北统南现象的看法。
寒冷地带人的体格高大强壮。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也必然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高纬度生活的生物,为了抵御严寒,就要摄取大量高热量的食物,并且要有高大的体型来储存这些能量,客观上就造成了体型高大的生物,更能生存下来。人也是一样,北方人高大的体型,就是在几万年寒冷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冷兵器时代,力大为王的丛林法则,仍然广泛适用。因此身材高大,性格强悍的北方人,在同等的条件下,更容易占据上风,因此也更有发动战争的欲望。
北方的生态条件使人更具侵略性。北方虽然土地辽阔,但经常发生大规模的洪水干旱,在更北的游牧地区,也往往会有严重的风雪严寒。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就无法保证部族、国家民众的生存,于是便会掠夺他人的食物财产,以保全自已。
长期频繁地战争兼并,使北方人更习惯于战乱环境中的生活,也更具有狼性和战争经验。而北方相对少的险要地形,也更容易化零为整,融合成更大的国家或集团。
这样,北方就能以统一的制度策略,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解决南方分散割据的小政权了。
南方丰富的自然***使人更易安于现状。南方号称"渔米之乡",历来常有"湖广熟,天下足",“江淮熟,天下足"之类说法,都说明了南方雨水充沛,动植物品种丰富。在有记载的饿死人的大灾荒年景,就很少发生在有江河湖海、崇山峻岭的南方。因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使粮食受灾,还有山上的动物野果,水中的鱼虾鳖蟹,可以果腹充饥呢!
但人在环境优裕的条件下,往往会满足于现状,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没有战斗精神的人,怎会舍得离开自已的安乐窝,去流血拼命,主动向北方强敌发出挑战呢?
以上就是我对"古代大都是从北向南统一”的几点看法,欢迎朋友批评指正!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从南往北打进而统一整个大华夏,不是少,而是就一个。那个呢?咱汉家最后一个大统一王朝,老朱家的大明王朝。
所以朱元璋那可不是一般的牛人,布衣出生不说,身份还低的吓人——乞丐,全国要是能在他的手上将整个大草原收入囊中,千古一帝的名号,绝对有他一份,可惜啊,就差这临门一脚。
哎!朱元璋的一生,那就是开挂般的一生。
当然,您也别和俺提康熙啥的,千古一帝他可不止差临门一脚,那可是八条大街的距离。
千古一帝那都是经天纬地的存在。
这事,俺在其他的文章里说过,这里就不提了。
为什么呢?常言道,打仗这东西,天时,地利,人和,只要占据其一,您这可了不得,成为帝王虽然差一点,但这起码就是一方枭雄的存在。
天时,那是老天爷决定的,和个人的关系不是很大,能凑巧占这口子上,那是老天爷的宠儿。
而人和,三国的刘备那是其中的楷模啊!喜欢读历史的都明白,咱也不多嘚瑟了。
诸葛亮北伐遗恨五丈原,岳飞北伐半途而废,洪秀全太平军北伐在茌平被水淹,孙中山北伐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可能你会说朱元璋北伐灭元朝是反例。可是老朱的南京***很快被朱棣的北平军队击败而替代。
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一般是秦岭—淮河为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最早的国家夏商周都是在黄河流域兴起。北方相对南方来说,农耕经济发达,人口较多,文化科技也领先。到西晋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南方才逐步发展起来,到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科技超过了北方。为什么南方的战斗力还是不如北方?
步兵、骑兵作战能力。毛泽东***说“兵民是胜利之本”。南方人体质不如北方人强壮。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平时以牛羊肉、牛马奶为食物,这些食品含有的卡路里还是很强大的。山东、河北、陕西以小麦、高粱、小米为主要食物,含有丰富营养。南方人主食大米,大米一年两季显然营养不如小麦。北方人民风剽悍,南方人柔顺纤美。北方人善于养马训练骑兵,行动迅速,作战机动灵活,能够抢占先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南向北进军作战,南方军队的粮草物资后勤保障供给比较困难。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射,牛肉干羊肉干随时充饥。南方人需要埋锅造饭比较复杂。特别是到了冬季,坚壁清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田野里无处寻找食物。还有御寒棉衣等大量物资难以及时供给,诸葛亮北伐失败就是军需物资经常出问题。
南北气候对人影响较大。南方气候温暖,即使冬天也不是很冷。南方人初来乍到,对北方的寒冷天气很难适应,甚至冻死冻伤,直接造成战斗力减员。
提到《易经》,人们往往简单认为它是唯心主义,是迷信。但是今天的科学越来越证明他的科学性。现代科学论证了动物、植物都有认知能力。“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周易》最大价值体现“由天道推人事”,是中国文化之首,是群经之首。《周易》最初为朝廷君主专用,谋划国家大事。
我从《周易》角度简单分析北伐的失败原因。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这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五行之间相生相克。金生水,木生火,水生木,火生土,土生金;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五行与方位对应。北属水,南属火,西属金,东属木,中属土。五行相克,北水克南火。位居北方容易克南方。
古语有云“北上南下”。大部分国家的首都如华盛顿、巴黎在北方。南半球则以南为水,以北为火。北方建立统一***比较早。南方几乎没有统一***。古代讲究“出师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从政治宣传舆论导向看,南方也处于劣势。
【总结】在经济、政治、士兵作战能力、气候、军需供给等方面,北方较南方还是占有优势。从北方向南完成统一的比较多。
我想,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中,王朝的统一都是自北向南进行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我国古代王朝的都城一般都是建在北方的,而纵观历史,几乎有一半的王朝的建立者都先是在上一个王朝中担任要职,然后最终发动兵变,自己建立了王朝。因此,这些王朝自一开始就发迹于北方,自然要将自己国家的中心放在北方。
北宋的开国君主赵匡胤就能够说明这个原因。赵匡胤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就相当于后周的军事总长官。后来,由于后周的小皇帝不给力,赵匡胤就干脆取而代之,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宋朝。而由于赵匡胤的这次兵变属于比较和平的,并没有发生什么流血事件,因此后周和宋之间的更替其实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其领土,官员什么的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在宋朝建立之后,尚且没有统一全国,在宋朝的南方还有非常多的割据***。后来,赵匡胤制定了向南后北大统一政策后,北宋才最终统一。
除了第一个原因外,我想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北方的地形和南方相比更适合作为一个新兴王朝的根据地。纵观北方的几大历史古都,例如长安,洛阳,北京,这些城市要么处于四面环山,要么处于三面环山,而且还有丰富的水***和土地***,非常适合作为王朝的发源地。而且凭借这地形易守难攻的优势,外来的敌人也很难打进来。例如当年刘邦在和项羽争夺天下时,就先占据了关中,然后以关中作为根据地,一步步向外扩张。由于关中四面环山,非常安全,因此刘邦有了稳定的大后方,即使多次在战场上打了败仗,也可以及时地退回关中休养生息。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根据地对于一个新兴王朝的作用的非常明显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梁宏达谈历史隋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梁宏达谈历史隋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