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状元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状元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有多少个状元?
唐代141人.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 另有三位比较特殊,他们是解元,会元,状元的***体,都是“三元及第”。
崔元翰 河北定州人 (公元729—795年) 张又新 深州陆泽人 (生卒不详) 武翊黄 字坤舆 ,官大理卿唐代141人.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 另有三位比较特殊,他们是解元,会元,状元的***体,都是“三元及第”。
唐朝状元莫宣聊历史?
莫宣卿(834-868),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唐朝文宗大和8年(公元834年)农历八月十七日诞生在广东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旧称封州文德乡长乐里)。岭南的第一个状元。幼年时他的生父病逝,遂与母亲随继父生活。由于继父的家境较富裕,他得以入学堂读书。相传莫七岁时已学会吟诗写对联,12岁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唐大中五年(851),17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莫宣卿考取状元后,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唐文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别驾( 刺史的副职 )。他即奉母携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却病逝于途中。莫宣卿墓今在河儿口镇西村东坡 .
据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时代的孙伏伽,具体如何?
随着古代选拔官员科举制度的兴起和发展,让古代学子通过科举而进入仕途,故而在科举考试的历史中,出现过很多的状元,至于谁才是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以历史上记载完备、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状元则是孙伏伽。
孙伏伽他是唐朝第一科的状元,当然他也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状元。他是在唐朝武德五年,也就是公元622年,为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因此孙伏伽后来在唐朝得以为官。
不过孙伏伽虽然为唐初时期的大臣,但他在隋朝时就已经步入仕途了。当然在隋朝时期的孙伏伽做的是官职卑微的地方小吏。后升为万年县法曹。
李渊建立唐朝后,孙伏伽就归顺了唐朝,在武德五年时,为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所以他就是大唐第一科状元,同时他也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后来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矛盾冲突激烈,从而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厚,李世民取得权利,而孙伏伽则被赐爵,他的爵位是男爵(古代五爵公侯伯子男)。
李世民为帝后,孙伏伽曾先后做了大理寺少卿、刑部郎中、户部侍郎、大理寺卿、陕州刺史等。到唐高宗时期,孙伏伽因年老辞官归隐,后得以善终。
孙伏伽作为唐朝初时期的大臣,他在为官期间,是关心民生,敢为民***的。当然他也是一个敢于直言劝谏的大臣。
比如李世民为帝后,常常会出去打猎,并且他曾经东征西讨、征战沙场,如今天下大定,胡而以打猎消遣一下。但是孙伏伽却担心李世民的安危,怕出现不必要的危险,所以就在李世民处于兴头上时劝谏李世民,李世民当然很生气。孙伏伽却以死相谏。
当然李世民毕竟是一个能听谏言的明君,最后李世民就对孙伏伽说:今天不去打猎了,你真是一个诚信有勇的君子,***有你也是一种福分的。
所以,孙伏伽这个人,能成为状元,说明他是有才的。而他为人忠直诚恳,又敢于直言劝谏,这就颇和魏征有些像。所以他在***还是有一定名气的。
谈到孙伏伽,这个人绝大多数人都不熟悉。而且他也不一定是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甚至可以说确定不是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但是没办法,他就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姓可考的状元。
中国的科举考试,起源于隋文帝时期,并由隋炀帝正式把它制度化,推行至天下。但是由于炀帝时期天下***,而且科举考试录取比例较低,入仕途径也不全是科举考试,因此隋朝三十七年,没有留下一个状元的名字。
进入唐朝以后,为了遏制地方豪强的势力,高祖、太宗两朝继续延续科举考试制度,并且加大了录取比例,且官员入仕的途径也逐渐向科举倾斜。所以科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进士及第也成了越来越光荣的事情。而进士中的佼佼者,更是翘楚中的翘楚了,也就是状元了。
在这种条件下,孙伏伽,这位早先仅仅是个县吏的小人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武德五年进士科甲榜第一位的他,后来被封了男爵,官职做到了九卿之一的大理寺卿,并且留下了死谏李世民的佳话。但是这都不重要,千年第一状元的身份,已经足够他为后人所仰望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状元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状元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