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唐朝王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历史唐朝王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亲王郡王区别?
无论在任何朝代,亲王和郡王的册封,不外乎是靠血缘关系,另一种则是依靠军功和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一个人立了多大军功和对国家的贡献多大,他基本上也只能被封为郡王,不大可能被封为亲王(一字王)。
而且这种外姓王爷,所获得的爵位虽然可以世袭罔替。可继承到每一代,都要主动降爵一级。
另外,清朝册封的12大铁帽子王中,只有两位是郡王,其余十位则是亲王。这也不难看出皇帝对于亲王(自己兄弟)的信任。
铁帽子王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除皇帝之外,一个国家官阶等级最高的人选了。(魏晋时期就有类似铁帽子王的王爵,一般等级较高的宗室,会被封为亲王,或国王,即一字王,以历史上的国名为号,诸如齐王、赵王)
同样都是王爷,亲王和郡王因一字之差,地位待遇却相差很多
最后总结,一字王、二字王之间的区别,是从魏晋之后才出现。那时候开始给王爵分等级,比如亲王、郡王、县王。实际上,西汉初期,王就是王,是不分等级的。比如淮南王、常山王,这些和齐王、楚王都是平起平坐。
唐朝有诸侯王吗?
不是每个 朝代都有诸侯国。唐中晚期形成了“藩镇割据”,习惯上也称“诸侯”,但是这时诸侯是节度使,即各地最高的军政长官不再服从中央号令,以节度使名义完全掌握了本地一切权力诸侯王是指有封地,有独立的行政权的王爵,齐王只有封号,并没有封地,所以唐代并没有诸侯王。
唐朝周王韩王秦王之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消失,强大的诸侯纷纷自称为王。其中最早的是魏王,之后又诞生了秦王,齐王,赵王,韩王,燕王等。楚王的称呼早在西周时期便已出现,只是这些称号并非周天子所封,因此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王爵,直到魏晋时期才开始设置王爵。
什么叫开府王爷?
开府王爷,指的是拥有开府仪同三司衔的王爷,这是唐朝设立的最高王爵之一。开府是指掌管***宝库,管理重要的军政财政大权,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财富。因此,开府王爷成为了唐代许多有权有势的皇亲国戚的代名词。在唐代,开府王爷也有参与军事统帅。宋代以后,开府王爷一般轮流担任镇守边疆、***蛮夷的重任。总括来说,开府王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种贵族爵位,代表着王爵的最高荣誉及财富地位。
狄仁杰担任的“内史”为何只是正三品?“内史”的职权有多大?
何为内使?
唐制,中书省执行下列行政流程:
预审奏折,分类整理上报给皇帝,针对一般性质的事件拟定初步处理意见。
平时备皇帝咨询。
依据皇帝决定草拟诏书,传门下省复核。门下省复核同意,中书省将诏书发布给尚书省去具体执行。
换句话说,中书省就是皇帝秘书处。中书令就是皇帝秘书长。著名的李林甫知道吧?就是唐玄宗的中书令。
如果你对中书令的地位还有疑问,那么,明代的内阁首辅,清代首席军机大臣,大体也就是中书令的身份。
为何作为宰相的中书令只有三品?
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著名的大臣,集智慧和忠诚于一身,经过电视剧的渲染,俨然成了包青天式人物。狄仁杰官居内史之职,在当时只是一个正三品官员,但是权力非常大,不管是封疆大吏、地方官员、大将军对于狄仁杰非常恭敬。
实际上狄仁杰的内史之职,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了,相当于宰相,按理说狄仁杰的官职是正一品,为什么《新唐书》说是正三品呢?
隋唐时期的一品二品官职大部分都是没有实权的职事官,就是虚衔,朝廷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降低品级的方式来削弱相权,来维护皇权。同时,可以保证在文武百官在立下功劳的时候,保证有品可升,避免出现封无可封的尴尬局面。
另外,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内史就是中书令,相当于中书省的长官,三省的长官是尚书仆射,是从二品,但是李世民曾经***这个职位,造成这个职位的长期空缺,所以当时的最***职就是侍中和中书令,被称为左右丞相,地位相等,当时的侍中就是张柬之,中书令是狄仁杰,而张柬之是狄仁杰推荐上来的,所以张柬之也非常尊重狄仁杰,所以说虽然是正三品官职,但狄仁杰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中书省是武周时期最高的***机构之一,主要负责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和中央政令,制定政策以及草拟诏书等,另外内史还有驳回百官奏章、决策全国军政机要及五品以上官员的权力。由于内史的权力太大,到了唐朝后期,皇帝以“内史位高权重”为由,将其变为虚衔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王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王爵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