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进士,唐朝历史进士排名

kodinid 4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进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进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进士人数?
  2. 隋唐什么人称为进士?
  3. 进士种类?
  4. 唐代科举制等级?

唐朝进士人数?

唐代科举取士始于高祖武德五年(622),终于昭帝天祐四年(904),前后凡282年,共开科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其他165人。进士约占总数的80%. 唐朝平均每年取士约23人左右

在唐代,士族占据文化优势。

唐朝历史进士,唐朝历史进士排名-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台湾学者毛汉光先生统计,《两唐书》所载830名唐代进士中,士族子弟达589人,占总数的70.96%;小姓约109人,占13.13%;两者合占总数的84.10%,寒素子弟家132人,仅占总数的15.9%.

隋唐什么人称为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戊子举于乡,己丑成进士。”

唐朝历史进士,唐朝历史进士排名-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进士种类?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戊子举于乡,己丑成进士。”

唐代科举制等级?

唐朝的科举,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分科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称制科。明经和进士为唐朝常科的重要科目。

唐朝历史进士,唐朝历史进士排名-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武则天则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朝参加科举的考生,主要分为两部分,即生徒和乡贡。所谓生徒,便是指官办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不需要参加地方考试,而是直接参加“省试”;乡贡则是指那些通过自学或私塾学成者,他们需要先通过地方考试,合格后再到京城参加“省试”。“发解试”又可细分为两级,分别由县、州两级负责:其中县级由县尉主持考试,通过考试者由县里出具证明,然后便可参加州里的考试了。州级则由司功参军主持考试,一般在八九月进行,也被称为“秋闱”,考试通过后,州里会给合格者颁发“解状”。

取得了“解状”的学生,身份就变成了“乡贡”,也可称作举子,拥有了参加省试的资格。此外,州县预试的第一名被称为“解元”。

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另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常举的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应考者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对儒家经典的记忆,比较容易;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而且又是做***的主要途径,因之最受重视。人们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说明考中进士之不易。常举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礼部主持。

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不常举行。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一百多种。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或提升。

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进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进士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进士 唐朝 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