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案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案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
展开全部
明朝(1368年到1644年)
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曾禁止民窑烧造和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明代景德镇瓷业“空白期”:正统十二年(1447)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有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的记载;天顺元年 (1457)曾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天顺三年(1459)又有将原定烧造13.3万余件的瓷器准减8万的命令。从上述文献记载看,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有烧造。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瓷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所产,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
明朝三大案是哪三大案?
明朝三大案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三个案件因为都与皇权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曾经引得朝廷内部官员纷纷按照派系站队,一时间扰的整个大明朝政局不得安宁。三案”的核心,其实就是“国本”之争的表现形式。所谓“国本”,即是古代帝王为了确定继承人,册立太子的权力转移。
明朝时期的三大案分别时梃击案、移宫案、红丸案。
梃击案
梃击案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场有关太子朱常洛被刺杀的政治***。
万历帝的皇后无子嗣,王恭妃生子朱常洛,郑贵妃生子朱常洵。开始,因郑贵妃得宠,万历帝想违背“立嗣立长”的祖训,册立朱常洵为太子,引发国本之争,遭到朝中大臣和东林党的反对,不得已只好册立朱常洛为太子。
后来有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张差被审时,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的。时人怀疑郑贵妃想谋杀太子,但皇帝不愿深究,最后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死。又在宫中密杀了庞保、刘成二太监,以了此案。
明朝三大案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这三个案件因为都与皇权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曾经引得朝廷内部官员纷纷按照派系站队,一时间扰的整个大明朝政局不得安宁。三案”的核心,其实就是“国本”之争的表现形式。所谓“国本”,即是古代帝王为了确定继承人,册立太子的权力转移。 明朝的历史 明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案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案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