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历史明朝,明朝历史观

kodinid 4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品味历史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品味历史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朱元璋问刘伯温,朱家是否可以长久?刘伯温说,吾主万子万孙是什么意思?
  2. 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儿》被认为是小说?

朱元璋问刘伯温朱家是否可以长久?刘伯温说,吾主万子万孙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和刘伯温的这段对话源于民间传说。话说公元1366年的一天,朱元璋和张士诚的军队正在战场上殊死搏斗,刘伯温有事去见朱元璋,恰遇元璋忙里偷闲,正在吃烧饼。

听说刘伯温来访,朱元璋灵机一动,想和这位以能掐会算、足智多谋著称的奇人开个玩笑,同时试探一下他到底有多神。他把咬剩的半块烧饼藏在碗里,用衣袖遮住。

品味历史明朝,明朝历史观-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伯温施礼毕,元璋问他道:“先生知道我碗里放的是什么吗”?刘伯温微闭双目,煞有介事的掐指一算,回答道:“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龙咬一缺”。

朱元璋听罢瞠目结舌,惊喜道:“先生果然慧眼如炬,未卜先知啊”!

其实,刘伯温不可能有隔空视物的特异功能 , 他一进朱元璋的房间,一股浓郁的烘烤馅饼香味扑鼻而来,心里早就知道朱元璋碗内之物一定是一块没啃完的烧饼。他装模作样掐指一算,纯属逢场作戏,应景应景。

品味历史明朝,明朝历史观-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元璋却没想那么多,内心对刘伯温的神奇预测本领心悦诚服。

朱元璋兴致大增,乘机问道:“先生帮算算,看我这份偌大的家业,能延续多久呢”?

刘伯温闭目捻须,苦思冥想了半天,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含混莫名地答道:“万子万孙才尽,您不必细问(茫茫天数,吾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品味历史明朝,明朝历史观-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元璋大喜,自己好不容易创下的这份家业,能千秋万代传承下去,朱氏子子孙孙能安享荣华富贵,且绵延不绝,想想也是醉了。高兴是高兴,但仔细一想他疑窦顿起,觉得万事万物皆有荣枯,世间哪有长盛不衰的事物呢?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功勋,有着通晓古今的大智慧。后世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在历史上有两本神奇的预言书,一本是《***》,另一本就是刘伯温写的《烧饼歌》。而刘伯温所说的吾主万子万孙,就出自《烧饼歌》。

为什么叫《烧饼歌》呢,这件事说来也巧:

1368年的一个早晨,朱元璋百无聊赖地坐在大殿里啃着烧饼,突然太监传来通报,说刘基前来觐见。朱元璋怕影响不好,便将刚吃了几口的烧饼扣在碗下面。

当刘伯温进来的时候,朱元璋突发奇想,想考考他自己刚刚吃了什么。朱元璋对刘伯温说:“先生自称千古神算,那么先生可否算算我刚才吃了什么?”

刘伯温掐指一算,便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

朱元璋听之大吃一惊,竟算的如此之准。于是勾起了朱元璋的好奇心,他便决定让刘伯温算算大明朝未来的局势。

刘伯温这下可左右为难了,算的好还罢了,算不好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于是刘伯温思索良久方才开口,说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万子万孙的由来正是如此,虽然刘伯温这么说,但朱元璋还是一知半解便追问下去。朱元璋理解的是自己的皇位能传到万世子孙,这么一看大明朝江山稳固,子孙昌盛。

熟不知刘伯温这句话的精髓之处就在万字上。从我们后人的角度来看,这个万指的是万历皇帝。明泰昌皇帝是万历皇帝的儿子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是万历皇帝的孙子。

这么一看不得不佩服刘伯温的大智慧,他准确预测到了明朝能传到万历皇帝的儿子和孙子手里,而到了崇祯皇帝大明就灭亡了。

也许刘伯温只是随口一说,跟万历皇帝的年号只是碰巧重合了,但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刘伯温的预言能力。

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而刘伯温当时对朱元璋回答所说的“万子万孙”是指万历皇帝的儿子儿孙。

刘伯温预测明王朝迁都

刘伯温是明朝第一高人,精通医卜星相,天文地理,所以朱元璋每当有什么事大都要问一下刘伯温。早在修建南京都城时,朱元璋让刘伯温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好让大明王朝长久兴盛。这天朱元璋要刘伯温选择一个地方作为皇宫正殿的根基。刘伯温选择了前湖,于是命人在湖边水中打一个木桩。可朱元璋看到后觉得离水太近,便命令将木桩移到离水稍远之处。刘伯温想要阻止,却又怕得罪老朱。朱元璋看到刘伯温的脸色,便问道“刘爱卿觉得不妥吗?”刘伯温说“大殿乃大明根基所在,如今木桩移动,恐怕将来我大明会迁都。”朱元璋不以为然。

刘伯温预测燕王谋反

南京都城竣工后,朱元璋带着刘伯温前往巡视。朱元璋望着美丽的亭台楼阁,雄伟坚固的城墙,护城河又宽又深,于是对刘伯温说“这都城城墙这么高大坚固,谁能攻得进来呢?”刘伯温回道“陛下所言甚是,敌人攻不进,只有燕子能够飞进来。” 果然,后来燕王造反,攻入南京。

“万子万孙”

朱元璋生性多疑,当了皇帝后又挂虑明朝能延续多少年。这天他于是又问刘伯温“刘爱卿,你精通天文地理,阴阳八卦,你算一算我大明国祚有多长呢?”刘伯温马上回答说“大明国祚悠久,万子万孙方尽!”朱元璋听了之后非常满意,心想一万个儿子,一万个孙子,应该有很多年了。其实刘伯温指的是后来“万历皇帝的儿子和孙子”。 明朝万历皇帝的儿子是泰昌皇帝,两个孙子则是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媒山自缢死后,明朝灭亡,南明弘光帝也是万历皇帝的孙子。这就是“万子万孙”的真正寓意。刘伯温在明朝初年就预测到了明朝在何时灭亡,真是不可思议。

其实,当时对于朱元璋这样的提问,刘伯温这“万子万孙”也是挺随和的回答,然而没想到明朝后来还真有一个“万历皇帝”,这也许是偶合吧。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有一部电影叫《2012》,这部由美国著名导演艾默里奇推出的一部灾难大片,给观众呈现了世界末日来临之时突发的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恐怖场面。

根据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日,就是世界末日,玛雅的历法就是到这天为止,有了这个预言,再加上这部灾难片的推出是在2009年那一年,地球上的人们,大多都是在诚惶诚恐中渡过的,很多人甚至开始挥霍,怕到时候人死了钱没花了。

结果就不用说了,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事实证明,这个预言是子虚乌有。

和玛雅预言一样,中国也有很多预言,比较著名的有,诸葛亮的《马前课》,袁天罡和李淳风的《***》,以及刘伯温的《烧饼歌》,前两个都是根据易经八卦,推算出来的,而《烧饼歌》,据说是刘伯温信手拈来,但无论哪一个,预示将来的事情,都出奇的准。

朱元璋是草根平民出身,放过牛要过饭,当过和尚化过缘,是正儿八经过穷日子长大的,后来即便是当了皇帝,生活也非常简朴,早餐依然是喝稀粥、吃烧饼。

有一天,他正在吃烧饼的时候,刘伯温前来觐见,因为刘伯温一直以能掐会算著称,朱元璋便想考一考他,便将咬了一口的烧饼,用碗盖起来,让他猜碗里是啥,刘伯温眯着眼睛捋着胡须,略一思量,立即猜出了里面是烧饼,还念出两句顺口溜:半似日来半似月,但被金龙咬出缺。

朱元璋没有想到,刘伯温竟如此神奇,竟然一猜便中,于是就问他,大明王朝是否可以长久?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可有一定的难度,搞不好就有可能掉脑袋,俗话说,叫伴君如伴虎,前一分钟龙颜大悦,可能把你当哥们看待,让你畅所欲言,后一分钟你若说出他不爱听的,他龙颜震怒,你就可能有杀身之祸,还有可能被灭满门、诛九族。

生死就在一瞬间,刘伯温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思量再三,一个烧饼歌就这样诞生了。 烧饼歌的内容,就是你来问呀我来答,以朱元璋发问,刘伯温来回答的形式,回答了在朱元璋之后,可能会发生的大事,从朱棣的燕子造反,直至孙中山建立民国,运用了拆字、并字、引申、比喻等手法,让人看起来一团雾水,没有既成事实之前,谁看谁懵逼,等到事实来临了,才让人恍然大悟,夸他算得准,真是高深莫测。

但朱元璋可不是这么好胡弄的,刘伯温在他面前,整那些晦涩难懂的玩意,肯定过不了关,于是他就让刘伯温,别在那拽那些没用的词,给他说他能听懂的人话。

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儿》被认为是小说

说实话,个人比较喜欢《明朝那些事》。它是用***的表现手法来述说历史,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我认为,这种探索是成功的,也得到了大批读者的认可。作品虽然侧重于写人、叙事,属于***的表现手法,但是作品尊重历史,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没有“演义”,更没有“戏说”。就凭这一点就比那些胡编滥造的“戏说”历史强了百倍。

历史作品也罢 ,文学作品也罢,得到大众的喜爱是件好事。但是,也不能够一味地迎合世俗。个人认为,对于《明朝那些事》在语言的运用上,随意性较大,有点庸俗化,缺乏应有的国学美感和历史厚重感。

当然,这些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批评指正。[祈祷][祈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品味历史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品味历史明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伯温 朱元璋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