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王夫之,明朝历史王夫之简介

kodinid 4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王夫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王夫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王夫之墓志铭意思?
  2. 王夫之为什么叫船山先生?
  3. 王夫之和王阳明是同一个人吗?并请介绍一下?
  4. 王夫之为什么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他为什么说话这么刻薄?

王夫之墓志铭意思?

王夫之自题墓志铭,“志”与“铭”都非常简短,全文如下:

“有明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其左则继配襄阳郑氏之所袝也。自为铭曰:抱刘越石之孤愤 ,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

明朝历史王夫之,明朝历史王夫之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墓志铭意为:明朝遗臣王夫之葬在这里,左侧是续娶之妻襄阳郑氏的合葬墓。我为自己写墓志铭曰:我与刘越石怀有同样的复国之志,怎奈未能达成,我希望能达到张横渠提出的治学高度,怎奈能力不济。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得以全身而死,永世心怀忧伤。

王夫之为什么叫船山先生

船山学派是明末清朝王夫之所创立的学派。所以,王夫之也被称为船山先生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葁斋,清衡阳(今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此学派因此而名。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是尊尚程朱理学的学者,夫之幼承家学,受其父影响很大。其学以张载之学为依归,其渊源尤在张子《正蒙》一书。他对周、程、朱、陆、王各家学说皆持批评态度,其中对周、程、朱尚存礼敬,而对陆、王则以“异端”看待

明朝历史王夫之,明朝历史王夫之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夫之和王阳明是同一个人吗?并请介绍一下?

不是同一个人

王夫之 ,唯物主义思想家, 明朝人。

 王守仁(阳明先生) 唯心主义思想家, 明朝人。 不是同一个人。 王阳明先于王夫之.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阳明子是他的别号,浙江余姚人.是中国当代大诗人余秋雨的同乡.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学者。字而农,号姜斋,湖南省衡阳人。晚年长期居于衡阳湘西蒸左之石船山,学者故称其船山、船山先生。 

明朝历史王夫之,明朝历史王夫之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夫之为什么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他为什么说话这么刻薄?

我认为原因有二:

一、从王夫之的一生经历来看:王夫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卒于康熙三十一年。他早年积极参加抗清活动,后來曾流亡在外,一生没有剃发,一直以明朝遗臣自居,拒不接见清朝官员,曾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这样清高忠诚的儒生他看不起武则天的经历。

二,从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上来看:首先,他反对禁欲主义,反对专制,因此他应该反对武则天的“酷吏”制度,武则天时代***无数,使的皇权进一步集中,这是王夫之所反对的。

其次,王夫之提出心物(知行)之辩,反对唯心主义。但科举发展以框架的形式禁锢考生的思想,这一点也是从武则天时期完善的。会不会“恨乌及屋”?

最后,王夫之提出了“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论。他认为人性就是人生的道理、规律,是一天天逐渐生成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过程中,人性也不是一直不变的。这种辨证的方法应该更能全面理解武则天才是。

但是他同时强调人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选择取舍之中,逐渐形成的理想人格是完善的,是区别于禽兽的“善”。而武则天一生则称不上“善”。

当然这只是我认为的理由,而武则天也是复杂而伟大的一个人,不是一个人一两句话可评价的。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人,这亇时期宋明理学分了许多学派,他属气学派,和顾炎武,黄宗羲观点相同,基本是唯物的具有先进性,不过宋明理学虽然分了许多学派,但核心还是以儒学为主的,儒家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还都为各派不同程度接受。

男女之间的等级,情爱婚恋,在唐代社会环境中相对宽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开放性,使得唐朝妇女在其思想观念上有了极大的宽松感和自由度,婚姻思想开放,贞节观念淡漠。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将嫂子弟妻都纳为自己的妃子,开始弟妻不从,李世民还让长孙皇后给作思想工作。武则天14岁入宫,开始李世民也是很宠爱的给其改名为武媚娘,封为才人。李世民死了,他的儿子就把武则天纳为妃子了,在现在来说就是“乱倫”,杨贵妃开始是嫁给唐玄宗儿子的,玄宗看上了,就纳为自己妃子,但唐代臣民,在这方面责备他们行为的意见並不多,可见唐代在这方面的开放,宽容。

宋明理学家的兴起,就逐渐改变了唐代这种风气。所以很多人认为宋明理学是岐视妇女的开始,扼***欲,提倡妇女贞操,导致了妇女的地位的不断下降。不过这有亇过度时间北宋时期的一些著作如,《资治通鉴》对武则天还是有褒有贬,如认为她:知人善任,君子满朝。但到程朱理学就对女性提出更多苛求,强调“三从四德”、“夫为妻纲”,强调夫死,妻应守节。讲求女性贞洁,说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王夫之虽也是宋明理学中的一亇流派,且反对程朱理学一派的许多思想,但他具有坚定的封建忠君思想,明亡先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坚决不投降,而隐居起来,始终不剃头,穿明服。因而他对武则天的改唐为“周”是痛恨的,认为这是篡权夺位无异于清之灭明,加之女性当皇上更是乱了“纲常”,是牡鸡司晨,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他痛恨的说武则天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共怨。

其实,武则天在唐中期和北宋早期许多史学家对她的评价还是可以的,认为武 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自然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男宠”,等等。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出身于儒学世家,24岁中举,组织过匡社,参加过武装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于衡阳石船山,潜心著述,自称船山遗老,被人称为船山先生!其著作主要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巜读通鉴论》,有《船山遗书》传世。王夫之及其思想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200年后才被人发现,并受到高度评价,其成就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方面。他以天下为公君为私,并极力推崇公权价值。他说:一姓之兴亡,私也,而民之生死,公也,《读通鉴论》卷十七,认为一家一姓之兴亡是君主及其家族私事,而民之生死则是与天下相关的公事。所以,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读通鉴论》卷末,认为应当以公天下为原则,而不应把天下视为一家之私产。依此观点出发,他对以天下私一人的君主制度进行了批判。在君民关糸上,他认为君以民为基,无民而君不立《周易外传》卷二,民是君存在的根基,如果君只顾一己之私利,侵害天下人民,那人民可对之可禅可继可革《黄书.原极》,甚至可以推翻他!他认为君主政治的弊病有:首先,君主为了其物质贪欲而横征暴敛,贪官污吏也乘机鱼肉百姓,中饱私囊,天子无大公大德以立于人上,《读通鉴论五》,造成人民的痛苦!而王夫之评价武后:鬼神所不容,臣民之共怨!他还是以儒家正统史观来看待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排挤陷害废后王氏萧淑妃,更命人将她二人***,贬谪长孙无忌褚遂良于边疆,又鸩酒毒死他们,二废太子三杀宗室藩王,又令军民开凿云冈龙门石窟与乐山大佛,在东都洛阳建设两所明堂,内设儒释道三教圣人塑像,又代表唐高宗李治去泰山封禅,以彰显她的赫赫威仪!王夫之认为武则天曾经作为太宗嫔妃,又再醮新君,又曾在感业寺与高宗苟合,简直为亵渎天地神明的***淫婢!武则天简直集奢侈***狡诈狠毒于一身,为蛇虺蝎母之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王夫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王夫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武则天 船山 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