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婚嫁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婚嫁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结婚为什么穿绿色?
1、唐朝民众普遍认为绿色是象征吉祥、生机盎然的颜色。在唐代,新郎和新娘的服装搭配一般为新郎穿红色,新娘穿绿色,意为红男绿女。青绿色的嫁衣,搭配头上的金银琉璃等头饰,大胆的撞色显得嫁衣更为大气富丽。
2、绿色代表尊贵和身份,也象征着家中的地位。女子嫁给男子作为正室或是主母,则身着绿色嫁衣,嫁给男子作为侧室则身着红嫁衣。
3、女子高嫁一般穿绿色。女子嫁给身份地位比自家家庭地位高的男子,一般穿绿色嫁衣。而官宦家族的女子若嫁给贫寒书生一般穿红色嫁衣。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是什么样的?对后代有什么影响是好还是坏?
物语情归
1.法定的婚姻年龄
唐太宗贞观元年定为"男20岁,女15岁"就可以结婚,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把结婚年龄降低到"男15岁,女13岁"。
2.婚姻关系第一步是立"婚书",
唐代法律规定长辈可包办孑女婚姻,孑女如不服从,按法规定,丈责一百。
3.买卖婚姻非常普遍
唐朝受魏晋南北朝婚俗影响,买卖婚姻普遍,即"嫁娶必多货,故人谓之卖婚"。
4.配偶之间必须门当户对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法律健全,人们的观念变得极为开放,政治观念、民族政策、婚姻制度、民间礼俗等都具有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婚姻上唐代初期门第观念虽重,唐中后期则更看重人的才华,所谓的"郎才女貌"择偶搭配就形成于唐代,并一直流传至今。
唐朝的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婚姻的缔结、婚姻的解除和婚姻的限制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婚姻的缔结方面,《唐律》规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和传统的“六礼”程序是成立婚姻的必要条件。唐朝一样是遵循“一夫一妻”制,在封建时代的上层社会,更多的表现为“一夫一妻多妾制”,唐朝也不例外。此外,“同姓不婚”也是《唐律疏议》规定的内容之一,防止辈分混乱,维护纲常***。
在婚姻的解除方面,唐朝解除婚姻关系有两种方式:强制离婚与协议离婚。前者分为“断离”与“出妻”,协议离婚即“和离”。根据《唐律》规定,官府断离的情形主要有两种,一是“嫁娶违律”或“违律为婚”,二是出现“义绝”的情况,这些由官府强制解除其婚姻关系。
在婚姻的限制方面,主要包括缔结婚姻的限制和解除婚姻的限制两方面的内容。《唐律》禁止结婚的情形主要是“嫁娶违律”和“违律为婚”,《唐律》关于解除婚姻的限制仍然是传统的“三不去”。另外唐律允许寡妇自愿再婚和纳妾。唐代对不同等级的人结婚是有限制的:《唐律疏议》里说:“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婚配”,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配偶,但必须门当户对,贵贱之间既然有差别,是不能结婚的。唐律还规定,如果***的人娶了良家女子为妻,就徒刑一年半。
唐朝开放和包容的婚姻观念和制度,对后代产生积极的影响,强调保护妇女和尊老爱幼,婚姻相对自由,家庭和睦,亲情和谐的传统美德,对我们当代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也正因为这样,妇女的地位才有所提升,各民族间的通婚,使各民族往来密切,民族更趋于融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婚嫁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婚嫁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