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首相,明朝历史首相排名

kodinid 6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首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首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代首辅和首相有什么区别?
  2. 朱元璋的第一任内阁?
  3. 18世纪明朝时期内阁制度是如何?
  4. 明朝最后的三位内阁首辅都是谁?比起张居正徐阶杨廷和如何?

明代首辅和首相有什么区别?

首辅: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首相:首相为首席宰相的缩写,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内阁首脑的中文通称。如英国日本的内阁首脑。首相的产生各国规定不一。英国首相只能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由英王任命,日本首相由国会提名经议员选举产生,并经***任命。

明朝历史首相,明朝历史首相排名-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元璋的第一任内阁?

朱元璋的时候没有内阁。

内阁是在永乐时期建立的。

永乐虽有洪武一样独揽大权的野心和实力,但一次又一次的远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想象一下从京师到漠北运送文书的荒谬),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

明朝历史首相,明朝历史首相排名-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内阁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宣德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正统末年的反复,到成化弘治之际,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文官***代表。正德荒嬉好战不亚于隋炀,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撑着未成大乱,经过嘉靖隆庆发展万历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运转的中枢,他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


朱棣创造了明朝内阁,对明朝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第一批进入内阁大臣,有7个,分别是:解缙、杨士奇、杨荣、黄淮、胡广、胡俨、金幼孜。这7人都是当时的饱学之士,平时帮朱棣处理日常的政务,他们类似于宰相,和宰相不同的是,内阁只有议政的权力,最后的决策还是得皇帝批准。这7人中,因为黄淮专门负责制敕(皇帝的重大诏令),所以,黄淮被史学界认为是明朝的第一任首辅。

明朝历史首相,明朝历史首相排名-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8世纪明朝时期内阁制度是如何?

明朝内阁一开始就是以备咨询的秘书机关,其首领撑到底也就是个正五品的文官,而且不分前后,至仁宗、宣宗,方才不断加强其一定的权力。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内阁并非合法机构,在官方地位上,有没有用,尽在皇帝的掌握中。

明代内阁的巅峰时期只在万历初期的张居正内阁那里得到体现,和宦官的合作让这一时期的内阁几乎等同于宰相,但这是特别例外的,大多数时期,宦官是属于皇帝放权的“内相”,批阅内阁的票拟成为了它们的专权,内阁和司礼监不对付的时候,这两个机关几乎可算停摆。

明朝最后的三位内阁首辅都是谁?比起张居正徐阶杨廷和如何?

1644年初,大明王朝风雨交加,大厦将倾,崇祯皇帝做最后的挣扎。三月崇祯先后赶走内阁首辅陈演,蒋德幜后,要找一位新的内阁首辅,为他力挽狂澜,于是对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魏藻德情有独钟,下诏,加封魏藻德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魏藻德,字师令,直隶通州人,1640年中状元,当时崇祯皇帝问48名新科进士:现在边疆多事,怎么样才能报仇雪恨?大家面面相觑无言以对,魏藻德回答:要大大小小的官吏,都知道国家的耻辱,才能建功立业。

崇祯牢牢的记住了魏藻德的名字。当时大家都还看不出来这是最后一任内阁首辅。然而魏藻德不是崇祯想象中的治国之能臣,在上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竟然没有向皇帝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他做出的靓点,就是号令百官捐款助饷。魏藻德不是不想有所作为,他已经看出明朝气数已尽,不想做崇祯的殉葬品,他想倘新王朝建立,他一定会被利用的。

崇祯哪能想到魏的这些心思呢?最终,魏藻德一言不发,崇祯气急败坏,推翻了龙椅。没几天就自缢身亡。

李自成攻陷北京,责问魏藻德为什么不以身殉国?魏厚颜***的说,我等着为你效忠哩!

李自成急于筹措军费,并不想招降纳叛,魏藻德拿出了几万元,农民军嫌少,于是对魏藻德施以酷刑,把魏折磨死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首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首相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内阁 明朝 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