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水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水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杨柳湖的历史?
以下是我的回答,杨柳湖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在湖北省潜江市境内,杨柳湖古为云梦泽一角,后来经历汉水的复合冲击和湖水的缓慢沉降,沉淀淤积了大量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的泥土,逐渐形成一片沃野。明朝嘉靖年间,为推动农业发展,承天府尹令几百户杨姓庄户人家从府址(今湖北省钟祥市一带)顺汉水而下陆续迁徙至此,开垦出万亩良田,形成一个小村庄。因为此地原为杨柳湖,且定居在此的人多为杨姓人家,所以此地就取名为杨湖村,几百年来一直沿用至今。
而在南京江宁区,杨柳湖也有其独特的历史。据南宋《景定建康志》记载,“刘阳湖在城东南六十里,周回三十里,溉田三十顷。”这里所说的“刘阳湖”基本可以确定就是杨柳湖。杨柳村始建于明朝,广建于清朝康乾年间,分为中杨柳、前杨柳、后杨柳三个自然村。然而,中杨柳村毁于清朝与太平天国的战火,目前只有前杨柳村的36座宅院组成古建筑群得以保存。2013年,南京市江宁区相关部门开始联手打造杨柳湖风景区,2014年,杨柳村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总的来说,杨柳湖的历史丰富而多彩,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和历史记忆。
汉江在江汉平原分为襄河和东荆河?
是的,汉江(又称汉水)过了襄阳以后,襄阳境内下游百姓称其为“襄河”,属汉江的区域性的别称。
东荆河,湖北东南部的河流,明朝时期称芦伏河,清称冲河,又名襄河、中襄河、南襄河。东荆河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以北,汉江下游以南的江汉平原腹部,上起潜江市龙头拐串汉江,下迄武汉市汉南区三合垸通长江,河流曲长173公里,是汉江下游唯一的分流河道。
东荆河起点和终点?
东荆河,明朝时期称芦伏河,清称冲河,又名襄河、南襄河。后以其流经地理位置居于荆北水系东侧,故称东荆河。东荆河于潜江泽口接汉水,自潜江谬刘月入县境,向东流经新沟镇、杨林关、北口至雷家台入洪湖县境,经汉阳至沌口入长江,全长 140公里,其中境内流程37.4公里,流域面积417.5平方公里。
上起于潜江市龙头拐串汉江,下迄于武汉市汉南区三合垸通长江。
东荆河,湖北东南部的河流,明朝时期称芦伏河,清称冲河,又名襄河、中襄河、南襄河。东荆河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以北,汉江下游以南的江汉平原腹部,上起潜江市龙头拐串汉江,下迄武汉市汉南区三合垸通长江,河流曲长173公里,是汉江下游唯一的分流河道。
两岸堤防全长344公里,其中东荆河修防处管辖田关以下两岸堤防317.156公里,是汉南和四湖地区重要防洪屏障。
起点潜江市,终点武汉市汉南区三合垸。
东荆河因其流经地理位置居于荆北水系东侧,故称东荆河。东荆河于潜江泽口镇龙头拐接汉水南流,于监利县新沟镇东流,经新沟镇、通海口镇、杨林尾镇、
郭河镇、白庙至仙桃市杨林尾镇分为南北两支,北支经复兴场、张家棚接改道新河,至五湖东岸出仙桃市境,全长88公里。南支从杨林尾经黄家口沿洪湖隔堤过壕口、官垱
吴剅至汉阳沟出仙桃市境长38.5公里,是仙桃市与洪湖市的分界线,经武汉市汉南区三合垸(临洪湖市新滩镇,与嘉鱼县簰洲湾隔长江相望)入长江,全长 140公里,其中境内流程37.4公里,流域面积417.5平方公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水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水明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