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龙州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龙州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江油在古代叫什么?
江油,得名于秦汉时期的“江油关”。后来在东汉时设过“德阳县”;北魏时期由郡改为江油县,历经行政区划的演变,域内设置过阴平、昌隆县,使用过江彰县名。自南宋以来,“江油”的名称并未更改,沿用至今。
今江油市在历史上分属彰明、江油二县。全境在西汉时属涪县,东汉永平元年(58年)起属德阳县。东晋宁康时,于今青莲侨置汉昌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更名昌隆县,唐先天元年(712年)更名昌明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更名为彰明县。而江油县,始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所置的江油戍。北魏正始二年(505年)于今平武南坝置江油县,宋代起移置此,元省入龙州,明废州复改江油县。1958年,江油、彰明二县合并为江彰县,次年改名为江油县。1988年2月24日,经***院批准,江油撤县设江油市(县级),现由绵阳市代管。
江油,得名于秦汉时期的“江油关”。
后来在东汉时设过“德阳县”;北魏时期由郡改为江油县,历经行政区划的演变,域内设置过阴平、昌隆县,使用过江彰县名。自南宋以来,“江油”的名称并未更改,沿用至今。
江油地名由来: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益州牧刘备在今江油邻近的平武县南坝设置“江油戌”,江油之名由此开始。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解释,江油之名是“取江水以称邑”,明代《蜀中名胜记》说“是以江水所由矣”。
江油,是涪江源流(由)的意思。《太平寰宇记》卷84龙州江油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龙州及江油县,取(涪)江水以称邑兼郡。”《郡县释名》四川卷下:“后魏置江油郡,县名同,以涪江一水萦回清澄如油也。”以上二说取义相近。《大明一统名胜志·四川名胜志》卷10:“古江油郡及县,今平武之江油铺,是以江水所由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历史?
唐贞观二年契丹局部降糖,本地暑契丹大贺市部落联盟贞观22年,唐以大贺氏八部为基础设立十州,并置松莫都督府本地隶属之万岁通天元年松莫都督,李尽忠。
唐自立周末都督府遂废,此后本地属突厥开元三年,契丹首领李失活率部归唐唐于翌年复置松漠都督府
为何1427年明朝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并入越南21年后取消交趾行省,并撤回明军,恢复越南?
因为得不偿失,思量再三,决定放弃。
朱瞻基
而且明太祖朱元璋颁发祖训,宣布将朝鲜、日本、安南等15个藩国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朱瞻基这样做也只是遵从祖训。但是不得不说朱元璋还是高瞻远瞩啊,这些国家要么隔海相望,要么僻在一隅,税收不足以支出,而且其民开化程度没这么高,很难管理。
当初朱瞻基的爷爷朱棣攻打越南,并入明朝也是正好一个契机。当初的藩国陈朝被其权臣黎季犁弑君夺权改了朝代,作为宗主国护送陈朝王子回国结果被黎季犁阻击击杀,公然偷袭明朝的使团,这可恼怒了这位刚刚通过军事政变夺权的永乐大帝,直接派兵号称八十万大军收复了安南,既宣示了自己的君权不容侵犯,又威慑了东南亚其他藩国,为自己的下西洋***铺路。
朱棣
但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太难了。在越南重新归中国统治的20年间,驻扎越南的明军经常有扰民行为,越南人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不断发生了反明斗争,明朝为了镇压这些起义,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如深陷沼泽一般无法自拔。大明朝在交趾地区每年需要花费白银两百万两以上,而每年交趾的税收还不超过十万两,实在是入不敷出。越南的起义军也是越打越多,队伍越打越强,其中以黎利为首的起义军最大,和明朝交战互有胜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龙州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龙州明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