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历史真实战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朝历史真实战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列举隋朝重大事件?
1、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权臣杨坚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并吞西梁后,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
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统,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3、科举制度。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
《隋唐英雄》真实吗?
《隋唐英雄》是一部小说。正因它是***,就必有***的特点。***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超于生活。因为写***,事不离人,人不离事。故《隋朝英雄》中的英雄们的事迹离不开经过加工、提升或在原基础上进行一番跨越式的描写,甚至凭作者的想象力加以虚构。如在写到李元霸、宇文成都时,连小孩也看出其夸张。但有些人物确实存在,***也确实发生。如李世民父子兄弟之间互相争权也是事实。总之,凡***,都是由原来一些实实在在的人或事,在原有基础上再加文笔润色,提高,再虚构情节,使之更具故事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演义就是***,***就是夸大其词,对抽象事物描写方法,比较传神,比较传奇,源于生活而人物形象,历史面貌,较浮夸,更能传神的口述,对人物刻画入木三分的形象,很多情节虚构,雷同,构思更巧妙,设计更完美的故事人物等描写手法。
例如秦叔宝,《隋唐演义》中的主人公,仗义疏财的山东好汉,先为瓦岗寨大元帅,后投奔李唐,成为李世民手下的数一数二的大将。
而他的历史原型:
初随隋将来护儿、张须陀镇压起义军,以勇悍闻名。张须陀被瓦岗寨击杀,秦琼转投隋将裴仁基,后随裴仁基降瓦岗寨。及瓦岗寨李密兵败,秦琼又为王世充将,但他不齿王世充为人,公然反叛投唐,从此成为李世民的部将。
秦琼先后随同李世民征讨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屡立大功,逐渐成为秦王最为器重的部将,被封为翼国公(死后改封胡国公)。玄武门之变,秦琼未参与诛杀建成、元吉,秦琼只为民之战,为和平而战,秦琼看透权利相争但此后多病,盖因征战时老伤所致。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陪葬昭陵,其画像绘于凌烟阁。
程咬金字知节
演义:
《隋唐演艺》中又一位主人公,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历史原型:
自幼就以勇武闻名乡里,尤其善于马上使枪,后投李密,统率李密最精锐的近卫军。李密兵败,程咬金成为王世充部将。但程不愿为王世充部下,遂说动秦琼等多员勇将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帐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历史真实战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历史真实战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