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明朝历史,虞城明朝历史简介

kodinid 4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虞城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虞城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坞墙的来历?
  2. 黄河明清古道经过哪里?
  3. 陶姓氏祖籍是哪里?
  4. 听说项羽是河南项城人,虞姬是河南虞城人,是这样吗?

坞墙的来历?

坞墙镇,隶属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地处睢阳区东南部,东与虞城县界沟镇接壤,南与宋集镇为邻,西与包公庙乡相连,北与冯桥镇毗邻。

关于坞墙镇地名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在明朝时期,有一周姓官员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大坞墙,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在古代,这里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地方,有许多商人和手工艺人在此定居,他们在这里建造了许多高墙大院,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家人。这些高墙大院看起来像一个个坞堡,因此得名坞墙。

虞城明朝历史,虞城明朝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河明清古道经过哪里?

1、明清黄河故道溯源

明清黄河故道西起河南省兰考县,东至江苏省滨海县入海口,全长728公里,贯穿河南兰考、民权、宁陵、虞城,山东单县、曹县,安徽砀山、萧县、丰县、睢宁,江苏邳州、泗阳、响水、涟水、滨海等豫鲁皖苏4省8市27个县(市区),形成了一条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长廊。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开始,就以商丘为治河指挥中心,修筑南北两岸大堤。之后,元代、明代又先后在此治理多年,由于黄河“一斗水半斗沙”,以致河随堤增高,最后形成地上“悬河”,一遇大水,就决口漫溢,泛滥依旧。直至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工部尚书兼总理河道潘继训以“束水攻沙”、“以水治水”的方法,动用沿河5万人民、历时16年,在原有基础上筑起此堤,从此使黄河定于一道。结束了400年来黄河多道并行、泛滥为灾的局面,治河方告成功。

虞城明朝历史,虞城明朝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再次改道北上,留下了这条故道和故堤。黄河故道是一个珍藏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旅游***,保持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存在鲜为人知的宝贵***,在时间长河中不曾褪去本色,是值得所有人前往鉴赏与体验的“母亲河圣地”,却因为缺乏对外沟通而藏在深闺。

商丘境内黄河故道西起民权县,东至虞城县,全长134公里,总面积约1520平方公里

姓氏祖籍是哪里?

陶姓起源地 祖籍山东定陶,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陶姓的来源 陶姓,据史料分析陶姓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在来源方面,陶姓祖先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

虞城明朝历史,虞城明朝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关于陶姓的来源大概内容 陶姓出自姬姓,为唐尧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据《辞源》所载,相传尧称帝,

陶姓氏祖籍据称是在中国汉朝时期的陶县,因此祖籍可以指陶县。
同时,在中国古代,姓氏也常常根据一个人的祖籍来命名,因此陶姓氏也很可能是由陶县的人所起的。
从历史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证据,比如明朝的一些文献中,就有将陶姓氏与陶县联系在一起的记载。
因此,可以说陶姓氏的祖籍是在中国的陶县。

陶姓祖先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

 陶姓,中华姓氏之一,距今已有4300多年历史,得姓始祖为上古圣帝之一唐尧,唐尧又称陶唐氏,其后一支便以陶为姓。

听说项羽是河南项城人,虞姬是河南虞城人,是这样吗?

关于这个问题也并非纯属子虚乌有,其实也是有考究的,我们具体来看。

项氏一族是楚国贵族,这自不必说,《史记·项羽本纪》里就曾指出过:

而且,《项羽本纪》开头便交代了项羽的出身:

项羽是下相人,下相是哪儿?就是今天的江苏宿迁市。所以项羽的籍贯是宿迁,这并没有任何疑问。

但现在有一种说法是,项氏一族最早并非楚国人,项羽的祖籍也不在下相而是在今天的河南项城。

关于这种说法,也是空穴来风,并非一点根据没有,为何呢?只因《项羽本纪》里的一句话,哪句话呢?就是下面这句:

这句话很明确的告诉了后人,项羽祖上被封于项,那么,“项”这个地方在哪里呢?答案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沈丘县与项城市之间

关于“项国”,我国古代很多文献资料也是有过记载的,武王伐纣后封分天下,当时武王有一弟叫季毂,武王封其为子爵,封地在项国,后来季毂的子孙后代便以封邑为姓,项氏即来源于此。

那么当年的项氏又是如何成为后来楚国的贵族呢?我们来看《左传》里的一段关于项国的记载:

上面这段记载的意思就是,项国后来为鲁国所灭,而鲁国后来又被楚国所灭,所以原来项国的国土被纳入楚国版图,项氏一族迁到楚国也就说的通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虞城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虞城明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项羽 虞城 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