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惠州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惠州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惠州历史朱姓名人?
惠州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其中朱姓名人如下:
1. 朱熹: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中国理学奠基人。他曾担任惠州知州,对惠州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朱云: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粤东诗宗”。
3. 朱耷: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被誉为“中国画一代宗师”。他的画作以花鸟画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4. 朱观: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他的诗歌和画作在当代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粤东三杰”之一。
5. 朱用文:明代惠州籍著名将领。他在抗倭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镇国将军”。
6. 朱可夫:苏联著名军事家,曾担任苏联国防部长。他在二战期间为苏联战胜纳粹德国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他并非中国籍,但与惠州有一定渊源。
以上仅为惠州历史中的部分朱姓名人,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朱姓名人在惠州历史上留下了印记。这些朱姓名人涵盖了政治、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为惠州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惠州西湖塔建于哪一年?
惠州西湖塔即泗洲塔又称玉塔,俗称宝塔,苏东坡寓惠改为大圣塔。位于惠州西湖西山,是湖上最古建筑物。始建于唐中宗年间,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北宋文学家苏轼谪居惠州时称之为大圣塔。明代嘉靖42年(公元1584年)塔毁,明万历初改建为亭。万历46年(公元1618年)又重建为塔。当明月升起,凉风拂湖逐波而过,湖光灿闪,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倒影入湖,诱得坡仙颂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佳句,构成西湖游客赞不绝口的“玉塔微澜”一景。
惠州非遗文化有哪些?
惠州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
惠东渔歌:这是惠州第一个国家级“非遗”,也是“中国渔歌”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歌曲,流行于惠东沿海,具有大海般的韵味和浓郁的南方滨海文化特色。
莫家拳:这是中国南拳的一种,广东五大名拳之一,以腿法见称,2021年列入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小金口麒麟舞: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融诗句对联、声乐鼓点、美术和武术于一体,2009年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华大鼓:博罗县龙华镇民间原生态打击乐表演艺术,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表现力极为丰富、风格独特,2015年列入广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惠东盖子狮:源于明朝洪武年间海防军队的军傩,因其头部状似锅盖而得名,在狮班中享有很高的地位,2022年列入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外,惠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还包括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多个类别的34项非遗项目。这些非遗文化不仅丰富了惠州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惠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惠州西湖的塔叫什么名字?
泗洲塔位于广东惠州西湖西山,是湖上最古建筑物。始建于唐中宗年间,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北宋文学家苏轼谪居惠州时称之为大圣塔。明代嘉靖42年(公元1584年)塔毁,明万历初改建为亭。万历46年(公元1618年)又重建为塔。
历史典故:
据传唐代龙朔年间,西域名僧僧伽***来中国,后在长安圆寂,唐中宗为他在泗洲建塔。于是,各地仿效泗洲建僧伽塔,故称为泗洲塔。宋代苏东坡谪居惠州时,称此塔为大圣塔,又称玉塔,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诗句。明月东升,晚烟薄窄,微风舒波,塔影卧其间,曰“玉塔微澜”。每当夕阳西下,“倒影入湖塔影长,湖光袅袅动斜阳,不知自起浮图日,几度金乌下复翔”,名曰“雁塔斜晖”。
塔外为7层,内13层,砖木结构,为楼阁式佛塔。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塔毁,万历初年改建亭,四十六年(1618年)复建塔。光绪初年,雷破塔顶一角,长了一株榕树,丘逢甲诗云:“行人欲问朝云墓,看取亭亭塔顶榕。”建国后修复,增建了步级扶梯。山上绿树成荫,亭廊排映,景色秀丽,登塔眺望,惠州全景尽收眼底。
此塔重建至今,已有390余年历史,是惠州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清朝光绪年间,塔顶遭雷击,损坏一角,直至1955年才得以修复。尔后,又几经修葺,加固外墙,粉刷塔身,修补塔顶,加铺楼面,使这一古老的建筑物焕发青春。登塔赏景,意境清新,每登一层,视野开阔一些,东、南、西、北,景色各异。登上绝顶,惠州全景美不胜收,“玉塔鸟瞰”不失为西湖一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惠州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惠州明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