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大运河演变历史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隋朝大运河演变历史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修建的大运河用时多少年?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
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余万百姓,利用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运河。
总共经历了6年时间。
隋唐大运河修了多少年?
隋唐大运河修了6年。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
隋唐大运河都曾有过哪些朝代修建吗,请简要介绍一下?
隋唐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 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它的开凿有何影响?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接受外孙宇文衍(北周静帝,时年六岁)的“禅让”,登基称帝。南下东扩,公元589年,完成全国统一。隋文帝励精图治,创建“开皇之治”。经济、文化、民生都有了较大发展。文帝晚年因受诸位皇子困扰,将太子杨勇等贬为庶人。接受独孤皇后建议,立二儿子杨广为太子。文帝驾崩后(一说被杨广毒死),杨广继位,史称隋炀帝。
因隋文帝给杨广留下富庶基业,隋炀帝急功近利,根据长安(今西安)地理偏西,粮食供应不足的原因。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史称“东都”。并以洛阳为中心开照凿沟通南北的隋运河(实际将自然河或旧沟渠连通),由于役使民丁数百万,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民丁无法在农忙时耕田种地,经商务工。加大了百姓的负担。开凿民夫经久得不到轮换,加上雨淋水泡,疾病侵袭,死亡人数达百万之巨。
隋炀帝穷兵黩武,天灾人祸不断。大业七年(611年)山东、河南等地洪灾,淹没四十余郡,王薄在山东邹平发动兵变,河南翟让、李密的瓦岗军起义,河北窦建德义军等响应,隋政局风雨飘摇。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四月,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发动政变,杀死(勒死)隋炀帝(一说自缢而死),拥立隋炀帝之侄杨浩为帝。不久又杀杨浩自立。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起兵晋阳,十一月占领长安,立杨广第三个孙子杨侑为隋恭帝。次年(618年)六月,李渊逼恭帝禅位自立,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
客观的说,隋运河虽然有联结南北,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交通运输 促进经济互通等好的作用。但却是隋王朝灭亡的诱因。所以说,隋炀帝在不当时间,没有控制,没有节奏,没有在量力而行的情况下修筑、疏浚运河的,不管他的出发点如何正确,但其结果是极端错误的!
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有三个重要点:中心洛阳、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五个河流:长江、黄河、淮河、钱塘江、海河!
为什么要开掘大运河?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来说,大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
政治上,从汉朝末年到隋朝的建立,中原大地上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混战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人口锐减,汉人一度有灭绝之险。随着隋朝的建立,国家重新大一统,隋文帝励精图治,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统治者开始认识到,要建立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加强国家版图水陆的联系,尤其中原大地的水网联系,这样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经济上,通过大运河五大河流联通,互通互联,经济商业交流就会更加频繁,人民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就会飞速发展;
从军事上来说,运河开通,水网发达,运兵神速,对平乱和统一意义深远!
运河开通的意义深远:
首先,全场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
其次,大大加强了南北的统治、经济、文化交流。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还有,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大运河演变历史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大运河演变历史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