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简谱,唐朝历史概况

kodinid 4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简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简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我国最古老的古琴曲谱?
  2. 宫商角征羽与工尺谱的区别?

我国最古老的古琴曲谱?

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的《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亦是今天唯一所见的发明前保存于谱上的。

唐朝历史简谱,唐朝历史概况-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该曲曲调清丽委婉。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卷子谱,存于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院,仍保持早期文字谱的记写方式。

目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份古琴乐谱

是古琴曲《碣石调•幽兰》。我国在唐朝之前的乐谱都是直接用文字记载的文字谱,后来晚唐时的曹柔发明了 减字谱,乐谱记载才得以简化。《碣石调• 幽兰》是今天唯一所见的减字谱发明前保存于文字谱上的乐谱。

唐朝历史简谱,唐朝历史概况-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谱前解题说明此曲传自

南朝梁代的丘明(494一590)。 曲名之前冠 以调名,此标题为琴曲中仅见,应是以碣石调

表现《幽兰》的内容。南北朝时期流行碣石 舞。现存琴谱有可能是当时碣石舞的曲调。

唐朝历史简谱,唐朝历史概况-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幽兰》是至今仅存的一首用原始文字谱保留下来的琴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谱。十九世纪末,杨守敬先生在日本访求古书的时候,发现了这首琴曲。

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现收录在《神奇秘谱》中的是唐人的手抄本,记谱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684-714),原谱未署作者姓名,曲名前冠调名“碣石调”,故又名《碣石调·幽兰》,原曲名后注明:“一名《猗兰》”,所以有人认为《猗兰操》即《幽兰》。

宫商角征羽与工尺谱的区别?

宫商角征羽与工尺谱是两种古代音乐记谱法,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表示音高的方式不同 宫商角征羽通常使用五线谱表示,五线谱上每一个音符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音高,在五线谱上上下移动一个音符代表着音高上的一个半音的变化
而工尺谱则使用工尺来表示音高,工尺上不同位置的琴弦所能产生的音高是固定的,演奏者需要根据需要用手指的压弦位置来调整音高
宫商角征羽虽然已经被西方的谱表所替代,但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仍然广泛应用
相比之下,工尺谱已经较少使用,现今仅保存于部分地方的民间音乐传承中

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简谱中的12356即五个全音,音名分别为cdega,这是中国的五声音阶。加上变宫(7)、变徵(#4即升fa),组成七声音阶。

古代乐律所说的“宫调”、“商调”等,和如今的“c大调”、“d大调”相仿,即以宫音为音阶起点、以商音为音阶起点。

古代记谱,鲜有以宫商角徵羽表示音高,一般使用工尺谱。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跟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工尺谱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由于它流传的时期、地区、乐种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体、宫音位置、唱名法等各有差异。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同音名高八度,则可将谱字末笔向上挑,或加偏旁亻,如上字的高八度写作上或仩。反之,同音名低八度,则可将谱字的末笔向下撇,如凡、工等。若高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挑或加偏旁彳,如上。若低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撇,如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简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简谱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工尺 碣石 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