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趣谈,明朝历史趣谈***

kodinid 4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趣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趣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趣谈040明朝人是怎样写小说的?
  2. 元朝、明朝和清朝三代的故宫,哪一个朝代的最大?有什么不同?
  3. 历史上有哪些未解之谜,让人事后想想是最为匪夷所思的?
  4.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历史趣谈040明朝人是怎样写小说的?

历史都是相似的。不用非得强调古代,哪个时候都差不多。

就像我们如今一样,会有费尽脑汁写出来的原创文章,也有四处搬运的伪原创。

明朝历史趣谈,明朝历史趣谈视频-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既有根据古史为依据改编的***,也有胡扯乱搞瞎编的***。

既有专注某一领域认真耕耘的,也有四处蹭热度的。

既有为正义发声的,也有被利益驱使的。

明朝历史趣谈,明朝历史趣谈视频-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元朝、明朝和清朝三代的故宫,哪一个朝代的最大?有什么不同?

首先元朝没有故宫,这个不用多说了。

明清紫禁城的差别是有的,但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自从成祖仿照南京皇宮建造了北京紫禁城,大明历代皇帝也均有改建,单说明清区别的话,大概有几点

1、明代故宫是基础:在明末1644北京城两度易主的混乱中,部分宫殿遭到焚毁,后来清室予以重建,比如皇极殿,重建后更名为太和殿,后来清朝的两百年中,也有正常的建筑更新换代,现紫禁城建筑以清代建筑居多,但还有相当数量的明代建筑幸存,比如中和殿(明中极殿)、保和殿(明建极殿)。


明朝历史趣谈,明朝历史趣谈视频-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方向上依旧是根据明代留存的宫室格局建造,只是在在小方面和某些大方面被清朝做了改动,更加适合满族的生活习惯,比如明朝大礼仪的宫殿被改成了大鼎祭祀的宫殿。

2、重建建筑形制的改变:在清室重建的建筑中,有一些做了较大的改动,比如太和殿,虽然在明中期世宗的复建时体量就有所缩减,但清室为了防火的考量,康熙朝重建中将其两侧的抄手斜廊改为红墙,在视觉观感和审美上有所下降了。

而且明代的斗拱较清代大,出檐较清朝深远一些,明清故宫最直观的对比,可以去故宫看过太和殿以后,去旁边参观一下太庙的享殿,一目了然。此外,朝阳门内南边儿的智化寺也是原汁原味的英宗时代的建筑,阴差阳错的留了下来,很有明风留存。

另外清代将中宫皇后的坤宁宫改成了个祭祀堂,那几口大锅和后边的烟囱,很别扭,有点像沈阳故宫,属于满族风味。

3、紫禁城宫室功能的改变:这方面改动还是挺大的,或许是出于避讳或者迷信的想法,基本上明朝皇后太子的宫室在清朝都改变了。

4、宫殿宫门名称方面改了很多:估计也是出于辟邪免灾、显现皇威的想法。例如皇极门-太和门,皇极殿-太和殿,中极殿-中和殿,建极殿-保和殿,玄武门-神武门等等。


大小的话应该是清朝大一点,具体的大小其实类似,就是内部的改造较多。

历史上有哪些未解之谜,让人事后想想是最为匪夷所思的?

老四讲历史,我们来说一下历史上的一些有趣的未解之谜。

应该很多小伙伴听说过三星堆吧。庞大的青铜人像,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了。青铜器是比较好价值的物品,特别是那种古代的青铜鼎,象征着权力和财富,也是代表至高无上的物品。

三星堆历史可能最少有五千年历史,庞大的三星堆没有文字,可有点不可思议,各位要知道,古代人最喜欢在一些器皿留下文字,他们想传承一些文化

没人可以详细说明三星堆来自于什么文化,到底是不是中原的物品,亦或是来自于异域。

有人说古蜀国生产了三星堆,可是这庞大的三星堆,为何没有一些古蜀国的图像或者文字的雕刻?古蜀国的历史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史料根本查不到古蜀国的任何消息,只有一小段的记载,不能了解其中的详细文化。

古蜀国和三星堆,是非常有趣却又匪夷所思的未解之谜。



兵马俑大多数人应该听说过,以前在挖兵马俑的时候,出土了一批千年都没有任何生锈的宝剑,举世震惊!

公元前二百多年,到现在,这么多年,两千多年啊,以前的宝剑居然没有生锈?你说奇不奇怪?

这批宝剑是青铜剑,出土的时候依然锋利无比,好像新的一样。经过科研人员的研究,发现剑身有一层特别的化合物,要知道,这种工艺可是近代的产物!

为何这种技术会出现在古代?而且技术的作用非常纯熟老练,可能还超越了近代的技术,完全颠覆了认知,难道真的有《寻秦记》?真的有人穿越到了秦朝?兵马俑里面的宝剑也算是未解之谜。

说说"王石事件",与大家交流。


王石坚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之初,因叛徒出卖,于1933年5月被***逮捕,经受住酷刑,表现英勇。


抗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包括王石坚在内的在押***政治犯悉数释放。
1941年夏,王石坚被委以重任,由延安中央社会部派往西安从事情报工作,重点经营以"龙潭后三杰"熊向晖、申健、***经为主针对胡宗南部的情报线,同时在1941至1947年间,他还建起了以西安为中心,连结北平、保定、沈阳、兰州等地的高层次情报网络,为延安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尤其在胡宗南部闪击延安时。
1947年9月,王石坚情报系统中的北平秘密电台被军统破获,报务员叛变,很快牵连到王石坚,随即他第二次被捕,这次没经受住考验,写了自白书,随后他妻儿被释放。结果由于他的叛变,导致他这条情报网上的160多人被捕{其中有***员,也有被策反的***中、高级军官},并使五人壮烈捐躯,就是著名的"雨花台五烈士"谢士炎、丁行之、朱建国、赵连璋和石淳。
1949年王石坚抛妻别子随***逃往台湾,并在特务机关任少将,后病亡。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王石坚叛变后,他原来最具价值的三个直接下线即"龙潭后三杰"一个也未暴露;他的妻儿也被***妥善安置。
熊向晖2000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央调查部和党中央从未给王石坚定性。至于为何不给他定性,我不做解释。"
看来谍报行当水深得很,普通人是弄不懂。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时间在今年刚刚公布了调查结论。

我简单介绍一下。

1959年,9位滑雪登山者在乌拉尔山脉北部离奇死亡。

这群登山者都是乌拉尔技术工艺学院的学生老师,基本都是年轻人,最大的老师只有38岁,最小的只有21岁。

他们中间的大部分队员,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登山经验,***身体强健。

即便最小的21岁女生杜比尼娜·柳德米拉,也是学校的运动健将,普通男人也大大不如她。

他们一共9人,在2月2日在23岁的对掌迪亚特洛夫的带领下,前往乌拉尔山脉,攀登奥托林山。

当晚他们在奥托林山上宿营,随后就突然失踪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出现过很多谜团。这些谜团有的破解了,有的至今都找不到谜底。

如果两起凶杀案发生地点一样,一点也不奇怪;如果两起凶杀案发生的时间相近,也不奇怪;可是下面的两起凶杀案,有太多相似的地方,这就叫人匪夷所思了。

1817年5月27日在英国伯明翰五英里外的一个小村庄,发生了一起凶杀案,遇害者名叫芭芭拉·福雷斯特。

1***4年5月27日,还是这个小村子,发生了另一起凶杀案,遇害者名叫玛丽·阿什福德。

巧合的是,遇害者都是女孩,遇害时的年龄都是20岁,生日也同一天。遇害方式也都是被***之后被勒死。

而且她们的尸体,发现的地方相距不到300米。

她们在遇害前,都刚刚拜访了一位朋友,还都换上新装去参加朋友生日宴会,这就叫人匪夷所思了。

更叫人惊奇的是,嫌犯名字都叫桑顿,他们都受到了***指控,两人最后都是罪名不成立没有被定罪。

两人都是美国总统,都是在任上遇刺。

都是在周五那一天遇刺;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打油诗

历史上搞笑的打油诗都被人翻来覆去嚼烂了,毫无新意,南宫寻欢作为当今文坛打油诗创作达人,随口念叨那么几首,想必也能搅动打油诗江湖风云。啼笑皆非那是段子,哭笑不得才是诗词

不信?桂花,上菜!

中年Ⅰ

人到中年不得已,

保温杯里泡枸杞。

皮糙肉厚还油腻,

一顿能吃五斗米。

2

中年Ⅱ

打油诗的出处是唐朝的张打油的一首标新立异的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咏雪诗,通篇没有一个雪字,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后来,大家把这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称为打油诗。

列几个不错的打油诗给大家欣赏下。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张打油)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唐寅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郑板桥的《赠梁上君子》)

民国的军阀张宗昌的打油诗,很出名,很搞笑。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张宗昌《咏泰山》)
忽然天空一火燫 ,可能神仙要抽烟 。如果不是要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燫。(张宗昌《咏闪电》 )
无题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张宗昌,无题)

要说搞笑的打油诗,我推荐几首三句半打油诗。从前有个狂书生嘴贫,爱作三句半打油诗。一次他在路傍见一姑娘正在井边打水,这姑娘脚大,他随囗吟道,行走大路傍,见位美娇娘,金莲三寸长,横量。姑娘进屋告诉家人说有一狂生笑话她脚大,家人将其擒住送往县衙,以挑戏妇女之罪名投入大牢。他瞎了一只眼的舅舅去牢里看他,二人见面互相痛哭,他见舅舅一只眼掉泪,又张囗吟道,见舅如见娘,令人痛断肠,二人同落泪,三行。舅舅大骂转身离去,县令知其嘴贫,且有改过之意将他宣进大堂,教训一蕃,当堂批示,此生性狂荡,言语实无状,念其能改过,释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趣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趣谈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王石 三星堆 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