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北京历史,明朝北京历史

kodinid 4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 北京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 北京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北京在明朝叫什么?
  2. 燕王扫北是怎么回事?
  3. 明朝有十六个皇帝,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其他几位葬在哪?

北京在明朝叫什么?

洪武元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明朝 北京历史,明朝北京历史-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燕王扫北是怎么回事?

明成祖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

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

明朝 北京历史,明朝北京历史-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永乐帝封鞑靼大汗阿鲁台为和宁王

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永乐帝举行第二次北伐,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击败瓦剌将领马哈木,追至土剌河,马哈木逃遁。瓦剌战败,明成祖诏告天下。

公元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明成祖率军从北京出发,亲征蒙古阿鲁台所部,是为第三次北伐。明军经开平向东北方向进军,于阔栾海北道发现阿鲁台部大批辎重,发兵焚烧,收其牲畜班师。回师途中,以兀良哈附逆阿鲁台,击败之。

明朝 北京历史,明朝北京历史-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七月,第四次北伐,再次亲征阿鲁台。十月,于上庄堡接受也先土干投降,封忠勇王,赐名金忠。十一月,班师回朝。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鞑靼部进犯边关,朱棣组织进行第五次北伐。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成祖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名朱棣,领重兵镇守大都(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逝,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元璋死后,其皇太孙(朱标的大儿子)朱允文继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后,与侍臣密谋削藩之策,企图改封朱棣于南昌。燕王朱棣本来就对朱允文继承皇位不满,便以“诛奸臣,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反抗。建文帝得知,便诏集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兵将30万人,自太行山以东,陈兵于滹沱河沿岸,企图阻止燕王朱棣南下。

1400年4月6日(明建文帝二年农历三十日)始,双方几十万大军在滹沱河沿岸展开激战,其中正定府所属各县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双方在此进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拉锯式”争夺战,最后燕王朱棣获胜,明朝庭军部都督被擒,主帅耿炳文逃入正定闭门固守。建文帝又令李景隆为大将军,率兵50万攻打燕王,欲挽败局。但因将士多属临时拼凑,号令不一,指挥不灵,一战即溃。而燕王且追且战,相继攻入南京,建文帝自焚而亡。1403年朱棣登帝位,改号永乐,后又迁都北京,是为明成祖。历史上称此事为“靖难之变”,民间俗称为“燕王扫北”。

明朝有十六个皇帝,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其他几位葬在哪?

明朝自太祖建国到崇祯自缢,共历时276年,历经16帝。明十三陵始建于公元1409年,一共埋葬了13位皇帝,除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代宗朱祁钰之外,其他皇帝均埋葬于十三陵。



十三陵平面图

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仿效其他皇帝生前建陵寝的做法,也在皇都周围为自己寻找长眠之地,于是派刘伯温这样的堪舆奇才四处寻觅风水宝地,最终在埋葬着大帝孙权的钟山找到了一处风水宝地。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孝陵开始动工,翌年马皇后病逝葬入陵内,因马皇后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其孝治天下,故名“孝陵”。明孝陵直接影响明清两代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此后明清的帝陵也是全部仿建明孝陵的规制而建。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葬入孝陵。据说,朱元璋下葬时,搞了一个"***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所以有人说朱元璋并未葬入孝陵,而是另葬他出。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考古学家对明孝陵进行了科学探测,探测表明,在宝顶十余米深的地下确有地宫,而朱元璋正安静的深眠于地宫中。况且朱元璋与马皇后感情深厚,死后也定会选择与其合葬,再续前缘。
明孝陵

建文帝朱允炆是个悲剧人物,被爷爷看中把皇位传给了他,本想做点政绩出来,却因为削藩惹毛了四叔,(朱棣:“老铁,削藩没毛病,你削你的藩,我起我的兵,谁也不挨着谁”),最终,四叔以“清君侧”的名义把侄子给清了,而朱允炆也就成了全国失踪人口名单里的人了。人都找不到了,埋在哪就更不知晓了。关于建文帝的下落,自古也有不少说法,有说削发为僧的,有说成为平民的,也有说逃亡国外的(据说郑和西洋就是朱棣派去寻找建文帝的),但都没有被证实,所以这也就成了一个历史谜案。

代宗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后唯一一位没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得罪了他哥哥英宗朱祁镇。“土木之变”中,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皇帝成了俘虏,这个一消息迅速上了“热搜”,并成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继承大统。但这个新皇帝对迎回自己的哥哥一点都不上心(废话,我哥回来了我这皇位就不保了)。可是事与愿违,经过一年多的“友好磋商”,瓦剌同意放英宗“回国”,但英宗回国后等待他的不是皇位,而是囚禁,英宗被囚禁于南宫(现南池子大街缎库胡同),这一关,就是八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并罢黜代宗,一个月后,代宗驾崩,死因不明,英宗给了他一个恶谥“戾”,并捣毁了其在天寿山陵区的陵寝,以亲王之礼葬在北京西山(现景泰陵)。值得一提的是,百年之后,因在位仅一个月的仅光宗突然驾崩,其陵寝还未建造,最后不得不重新修缮废弃了百年的景泰洼,就是现在十三陵中的庆陵。

史书记载:“陵工废,基址湮,人谓之景泰洼”。

我是小明唠史,唠历史,唠唠古人那些事,喜欢可以关注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 北京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 北京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建文帝 朱元璋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