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文峰塔,文峰塔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kodinid 5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文峰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文峰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文峰塔的历史与故事?
  2. 巢湖文峰塔的历史与故事?
  3. 文湖文峰塔的由来?

文峰塔的历史与故事

文峰塔由明末进士汾阳人朱之俊(曾任明清两代国子监司业)倡议集资而建。当时汾阳境内西北高东南低, 朱之俊相信“风水”之说,认为汾阳县境西高而东南低,不利文脉,出于期望家乡日后多出人才,建塔补救,于是汾阳文峰塔得以修建

建成后的文峰塔塔高13层,每层中有12生肖塑像。此后,仅清代从汾阳走出的进士就有48名,所以直到21世纪初当地还有登文峰塔祈福许愿的习俗。

明朝历史文峰塔,文峰塔在古代有什么作用-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巢湖文峰塔的历史与故事?

文峰塔位于巢湖市中庙镇,又称姥山塔、望湖塔。文峰塔为7层八角砖石塔,高约51米。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至崇祯十一年建成4层。清光绪四年(1878年),由李鸿章倡导,委任江苏补用道吴毓芬续建,完成7层。塔身由条石垒砌而成,八角飞檐,内有135级石阶可登,砖雕佛像共802尊。

文峰塔,位于巢湖的姥山岛之顶。据《巢湖志》等记载,此塔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当时流传“姥山尖一尖,庐州出状元”的民谣,庐州知府严尔圭为应证此谣,主建该塔层,但工程至三层时停工。清代光绪年间,洋务派首领、合肥人李鸿章倡议续建,工成。

文湖文峰塔的由来?

文峰塔位于安阳市古城内西北区域,高 38.65米,周长40米,因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乾隆年间,时任彰德知府的黄邦宁想要重新修缮天宁寺。一日清晨,他来到寺边的西营坑前,忽见天宁寺塔的道影落在石桥之上,宛若一支毛笔搭在桥上,石桥则成为了笔架。看到此景,黄知府欣喜,这是彰德府要出状元了,也坚定了黄知府重修天宁寺的决心。

明朝历史文峰塔,文峰塔在古代有什么作用-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山西省汾阳城东两公里的建昌村,有一座建于明末清初的文峰塔,该塔高为84.93米,雄伟挺拔,高度位于全国古塔之首,是我国文峰塔中的杰出代表。

  清康熙时期《汾阳县志》记载,汾阳文峰塔由明末进士汾阳人朱之俊倡议集资而建。据说,清顺治间,朱之俊认为:“汾西山耸直,而异地(东南方)无文峰塔以应之,为缺憾事。”而有风水先生说:“地面生金,天九成之,四九得十三之数,乃合西方(佛家)塔之图说也。”朱之俊相信“风水”之说,认为汾阳县境西高而东南低,不利文脉,出于期望家乡日后多出人才,建塔补救,于是汾阳文峰塔得以修建。   

  汾阳文峰塔为砖结构,外廓平面八角形,占地面积217.8平方米,外廓塔层之间以砖雕椽、飞、斗拱组成的塔檐相隔,共13层。塔内室平面方形,塔室之间以转折回廊式阶梯塔道相通。外廓塔壁和内室塔壁组成套筒式结构建筑。塔座为条石砌筑的须弥座,石条上雕有“竹节”、“仰莲”、“卷草”图案。塔身由青砖砌筑。全塔共有斗拱512攒。塔檐翼角升起,出檐甚短。整个塔身上下层之间收分显著,塔体轮廓线斜直向上。

明朝历史文峰塔,文峰塔在古代有什么作用-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文峰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文峰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文峰塔 汾阳 天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