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甘肃 明朝 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甘肃 明朝 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时有没有甘肃省?当时是怎么划分的?
甘肃行省最早设立于元朝,明朝撤销了这一建制,将其并入陕西布政使司(也就是陕西省),今甘肃东南部被纳入府、县民事管理体系,河西走廊一带因地处极边,明朝的管理方式与东南部不同---在此地设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实施军事化管理,其管辖范围内只设立卫、所。
明朝对甘肃的管辖并不完整,今嘉峪关以西仅由当地土著部落作为边关前哨,嘉靖年间因吐鲁番汗国不断进犯,明朝彻底放弃了嘉峪关以西土地,今甘肃西北部的玉门、瓜州、敦煌等地成为吐鲁番的领土。
兰州明代历史?
兰州虽然说是在史书记载上历史悠久,但是现在说的兰州基本上是明朝以后的兰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兰州为兰县。成化十三年(1477年),复升兰县为兰州。可见明时兰州因年代不同有“兰县”和“兰州”两种称呼。建国以后的兰州,基本上是依照明朝时的形制而修建完善的没有特别大的改变,大体上一致。
甘肃土长城建于哪个朝代?
秦长城
秦国在甘肃境内的长城修筑于秦昭襄王时期(公元前306——250年)秦始皇消灭六国后,拆除各诸侯国之间的城墙,修筑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防御匈奴的万里长城。考古工作者在临洮县新添乡三十里墩的杀王坡发现秦长城。经过多年考证,考古界确认现在的临洮县是秦长城西端的起点。
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西端,三座雄伟的关楼屹立茫茫戈壁,气势和造型都胜过东端的山海关。
人们常说汉长城,其实准确的称谓应叫汉塞。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堵墙,而是因地制宜构建的一系列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甘肃的汉塞最有特色。秦长城西止于临洮,汉塞则从令居(永登)一直修到敦煌,再延伸之罗布泊。甘肃以东大多是在秦长城基础上予以整修,贯穿河西走廊的汉塞则全是新修的。汉塞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不单纯是军事防御工事,也是为了彻底消除匈奴威胁而建立的主动进攻的战斗堡垒。汉武帝驱逐匈奴,设立河西四郡,斩断其右臂后,又从两个方面修筑汉塞。一条沿弱水(黑河)伸向居延,另一条从敦煌向罗布泊延伸。彻底消除了匈奴之患,开拓了疆土,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汉塞历经两千年沧桑,被风沙掩埋,只是一百年前首次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发现,才为世人所知。如今汉塞只剩残垣断壁。
甘肃的土长城建于哪个朝代?
甘肃的长城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连接各个诸侯国的长城和他后来又新修筑的长城。二是秦汉以后各个朝代陆陆续续又延伸的长城。历史上秦始皇修建的长城到临洮为止。临洮到嘉峪关是后来修的。并以明朝修的最多。基本上连接起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长城。所以长城有秦长城和明长城之称谓。
明朝朱元璋为什么要将甘肃设立为军事重镇?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都是军事重镇,这是一个壶口一样的战略存在。
无论那个朝代,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都必然派重兵守备。
东面就是渭河平原和秦岭北麓,是中国大陆北方重要产粮地之一。
北面看似是沙漠,但是以蒙古骑兵的速度,一天就可以偷袭河西走廊。
如此重要的十字路口,就算耗费巨大也是有必要派驻重病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甘肃 明朝 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甘肃 明朝 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