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道教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道教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道家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道家是中国人最根本的宗教。他融入到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中国人用的筷子为什么是两根。因为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国人用的碗为什么是圆的。因为圆是太极,是得一的意思。中国人说话从来没有对,还是错。都是对错一体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道家的影子。
宇宙95%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宇宙占5%不到。可以说,我们可见的宇宙是由暗物质暗能量决定的。而道家,是专门沟通协调暗物质暗能量的文化,协调好暗物质暗能量,则能给盛世打下隐性基础。
道家的治国理念,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两大盛世。纵观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出现过汉唐盛世,这两个王朝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而在这两大历史阶段中,道家思想最为活跃,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珵念,得到了当时的统治者充分肯定和接受,道德经的研究得到朝野上下的大力提倡和推崇。
汉朝初期,许多大臣热心研究老子的道家思想,当权者精心研习道德经治国之策。
像陈平,张良,曹参,吴公等都是道家人物。
曹参按替萧何为相,更是极力倡导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之策。
行黄老之学,注意休养民生,恢复和发展生产,遂促成文景之治的社会繁荣。
因为唐高祖李渊追认老子为远祖,号召朝臣百姓研习道德经。
李世民即位,自称:朕的本家,起自柱史,他选择了老子清静无为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方针。
起用了道家高人魏征为相,祟尚靜以养民的道家治国之策。造就了贞观之治。
昨天我回答了一篇九尾狐的问题。
里面只说了一方面,其实还是古人思维的问题。哪个时候,古人没有手机,没有pad。
每天大把的时间去思考,于是就出现一个问题?何为生命的延续和永恒?
道家觉得世界归于“一”
太极就是“一”,以后在分阴阳。
一阴一阳谓之道,男属阳,女属阴。
当然也不是特指男女,而是事物的两面性。
阴阳结合后,繁衍后代,才是生命的延续。
道的基础理论模型就出来了。
后来又有人想,除此之外我能永生么?
唐代道家,儒家,佛家三教并存,其代表诗人分别是谁?
儒释道三家精通是: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佛教著名诗僧有:皎然、灵一、护国、清江、法振、贯休、齐己……
道教著名诗人有:李白(拿了道牒的)、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
至于儒家,翻开全唐诗目录,基本都是。那些著名诗人,杜甫等等。
为什么唐朝不推崇儒家?
唐朝是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成为最强盛的王朝。
唐代时期,道教被定为国教,唐代皇室以老子后人自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而且还表现在唐代统治者一以贯之地将主要由道教思想构成的黄老思想上升为统治政策的一部分,对唐代的地方统治产生了特别重要的影响。贞观九年(635年),太宗总结治国经验时说:“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太宗对黄老清净无为的治国之道的体悟与认同。儒家思想到了宋代,理学的兴起、宗教势力退潮,才得到空前的复兴。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道教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道教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