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抗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明朝抗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明朝有没有获得些好处呢?
- 明朝的灭亡和壬辰倭乱有关系吗?万历皇帝为什么要出兵救朝鲜?
- 好奇万历年间大明支援朝鲜抗日,现在的韩国人怎么看这段历史的?
- 万历朝鲜战争,明军和日军打了哪些战役,双方伤亡如何?
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明朝有没有获得些好处呢?
万历朝鲜战争虽然较之于朝鲜战争来说并没有那么的出名,但也是一次有着象征意义。万历朝鲜战争应该可以算是东北亚的第一次国际战争,同时也应该是他们第一次的近代化火器战争。
说到这场战争就不得不说到日本这个国家,没错,这一次的战争竟然又是他们挑起来的。而当时的朝鲜是明朝的宗主国,这么算来,也可以说我们与日本这个国家真是积怨颇深了。
1588年,日本为了平息国内由于分封不均而产生的不满,还有削弱诸侯的势力等众多原因,决定对外发动战争,获取利益,而朝鲜或许是因为靠近日本,所以就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在日军做好了准备之后,就对朝鲜发动了战争。
日本为了攻打朝鲜,自然会编出各种理由来应对外界的声音,但是这一次他们攻打朝鲜的理由竟然还是如此的可笑,为了名正言顺丰臣秀吉竟然以“朝鲜拒绝攻打明朝”为理由,不得不说他们真的是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他们甚至连一个理由都不能编一个像样一点的。而就是这样的理由却能让今天的我们更能看清他们丑恶的嘴脸。
大明王朝作为朝鲜的宗主国。自然是要组织军队对他们进行反攻,毕竟朝鲜是自己的附属国,即使是为了大明的荣耀,明军也不会轻易的放弃,更何况其中还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呢。所以日军踏上朝鲜之后,明军就及时的做出了反应。
从明军插手的那一刻起,这一场战争就不再是朝鲜和日本的战争,而是大明王朝与日本的斗争。而此时的大明王朝恰好完成了张居正的改革,正处于国库充盈,革弊施新的时代,国力自然强盛。而且除此之外,大明王朝的火器也是十分的厉害,尤其是火炮,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日军呢,虽然前期劲头十足,终究没什么耐力,所以经历了长达六年的战争后,他们就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万历朝鲜战争是明王朝的战史之中算是较为精彩、较为曲折的战例,史称“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这是一种荣耀,但意义也不仅仅于此。
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成功的保卫了朝鲜半岛,促进了中朝的友谊,而且还使得日本元气大伤,使他们在短期之内再也没有力量去四处挑衅。而且长远的来说,万历朝鲜战争的胜利成功的整合了东北亚的军事力量,还有政治力量。自此在以后的长达三百年的历史之中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太大的战争。
当然凡事有利自然有弊,这一场战争同样也消耗了明朝的许多力量,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最大的好处,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万历朝鲜战争,明军抗倭援朝的道理,和当年我军抗美援朝是一样的。
因为,中日双方交锋的战场虽然是在朝鲜。但日本侵入者当初发动战争的目的,可并非只是想侵占朝鲜半岛,而是图谋整个中华啊!进攻朝鲜,只不过是日本入侵大明的第一步而已,这就是所谓的:“***道入明”。因此,和日本之间的战争,明朝是躲不过的,必须得打。
既然早晚都要打,于其在自己家里打,还不如直接在朝鲜半岛上面打。虽然,这么一来,明军的战线就延长了,而且在入朝作战期间,还被朝鲜这个猪队友坑了好几把。但是,在朝鲜作战,战争期间不论怎么破坏,那也不用伤及明朝自身之筋骨,也不会破坏国内的社会稳定和生产。这总比在明朝自身的边境地区打的损耗要少得多。
要知道,日本人是十分凶残和野蛮的。在侵略朝鲜半岛期间,短时间内就打得朝鲜"三都守失,八方瓦解“。而且,日军沿途不断烧杀抢掠,所到之处饿殍遍野,血流成河,这样的破坏力实在太可怕了。
如果明朝不主动出击,而是让这些畜生侵入到大明国境之内,那势必会造成大量百姓的伤亡和社会财产的损失。这些比起军队和库银的损耗,可是要严重得多了。
因此,不论耗费多少兵力和军费。明军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都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也是势在必行的!
万历朝鲜战争,明军不仅获胜了,而且还彻底的把日本给打疼了,打惨了!此次战争,明朝精锐的边军虽然也损失不少,但在平壤大捷、稷山大捷、露梁海战等重要战役中,都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而整个朝鲜之役下来,日军的损失要被明军大得多。
最大的好处就是东北亚从此安定了三百年直到甲午战争,能有三百年的和平不容易,这在世界史上都不多。后来的朝鲜战争我们和美国打成了平手所以这里就对峙了几十年,直到今天还看不到对峙结束的希望。
当然有啊!明朝援助了朝鲜,朝鲜因此特别感激明朝。所以朝鲜一直把明朝当做自己的父亲,一直用着明朝的年号,到最后明朝灭亡了,朝鲜就很绝望的认为自己的父亲灭亡了,一直很悲伤!而且就算明朝灭亡了,朝鲜还一直用着明朝的年号,一直用到1933年,到最后,都用到了"崇祯270多年"(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的年号!)
明朝的灭亡和壬辰倭乱有关系吗?万历皇帝为什么要出兵救朝鲜?
明朝在战争初期是李家的辽东四万边军在和鬼子打,李成梁跟万历说,就鬼子那些人,他的四万边军就能摆平。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老李有些顶不住了,单单是碧蹄馆一战,三千私军就损失惨重,对方虽然屎,但是人家人多,好汉架不住群粪。后来万历把入朝的军队增加到近二十万,情况才有所好转。这场战争万历没有动用国库,是自己内库的钱,也就是私房钱。所以在国力方面明朝并没有损失什么,但是辽东边军,特别是李家私军就损失惨重,这导致建奴无人压制,势力迅速膨胀。
明朝的灭亡和壬辰战争有很大的关系。明朝为抗倭援朝,两度派遣军队进入朝鲜半岛,与日军作战。抗倭援朝战争前后有12万人被派往前线,着对于一个农耕政权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明神宗万历一朝,已经是王朝后期,官僚制度腐朽,万历三大征的长年征伐给国力日衰的明朝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终万历一朝,太仓库财力匮乏。而北方的努尔哈赤也通过此战观察了明军的作战方式,使他在日后的对明朝战役中对明军的情报了如指掌,占尽先机。
首先,明朝是朝鲜的宗主国,所以明朝有义务在朝鲜有难时提供协助。
明朝援救朝鲜,也是为了防止日本以朝鲜半岛为跳板来进攻中国。
1591年,时任日本太阁的丰臣秀吉写信给朝鲜王宣祖李昖,表示将要“***道入唐”。唐,就是中国。他将于第二年春天借道朝鲜进攻明朝,要求朝鲜方面提供协助。但是朝鲜方面没有回应,于是日本在1592年突然进攻朝鲜,势如破竹。
明廷认定:
最终,明朝答应朝鲜国王李昖西渡鸭绿江,居住在辽东避难,同时派军援助朝鲜。
万历出兵的理由很明显,唇亡齿寒,就和***抗美援朝一个道理,这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应具备的战略眼光,与其等别人打到家里,不如主动出击,反正都是要打,早打比晚打好,将损失降到最低。
作为万历三大征之一的万历援朝战争(朝鲜称:壬辰倭乱),透支了大明王朝最后一点元气,从此之后,本来已是百病缠身的明朝更是气息奄奄、积重难返。最终因为国力的耗损,明朝这个曾经的东亚庞然大物倒在了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外部满清的共同夹击之下。在一定程度上说,壬辰倭乱跟明朝的灭亡确实有关系,但并非根本原因,而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诱因。
万历援朝战争是明朝和朝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事实上,彼时的大明已经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那么,为什么在这种近乎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境地下,明朝还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去支援朝鲜呢?很简单,就是唇亡齿寒,对于朝鲜,大明不得不救。
自从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也为削弱各个诸侯势力,因此他急于发动一场对外战争,一为获取更多土地,二为转移国内矛盾。在这种背景下,丰产秀吉调动了九个军团共计15万大军发动了侵朝战争。朝鲜无力抵挡便向明朝求救。
话说当时的朝鲜王朝也就是李氏朝鲜,是向明朝称臣纳贡的藩属国,你说小弟有难了,大哥能不救吗?要是见死不救,以后谁还会跟你混呢?再者说了,日本人狼子野心,难保不再侵占朝鲜之后继续侵略明朝边境,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再者说,即便日本攻占了朝鲜便罢兵,不再继续进攻明朝,那么,与一个野心勃勃的军事强国当邻居,是不是有点与虎谋皮的意思呢?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就是地缘政治,每个国家的高层,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都会想到,这就是明朝为什么在那样困难的境地下依然要坚持出兵救援朝鲜的根本原因。
好奇万历年间大明支援朝鲜抗日,现在的韩国人怎么看这段历史的?
很简单,承认但会淡化,按韩国人惯常的文化传统和心态去处理。朝鲜族无论南北,都有典型的双重人格,自尊与自卑合为一体,敏感且脆弱。对待历史同样是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不可能也不敢不承认曾经对中原王朝的从属地位,而且多次挽救他们于水火;另一方面,出于维护自身脸面的考虑,喜欢以春秋笔法枉顾史实,用各种方法来彰显本民族的存在感。所以,对明朝时期,明军的抗日援朝也是如此,还不是最夸张的。举例说,最夸张的是,对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特别表述”,更会让大家惊掉下巴!
万历朝鲜战争是万历三大征之一。对于朝鲜王朝而言,这是一场关系存亡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朝鲜王朝一直对大明王朝感恩戴德,视之为父母之邦,再造之国,直到现代日本侵占朝鲜。为了淡化中国对朝鲜的影响,日本人***取了很多措施。如禁止朝鲜国王祭奠万历皇帝拆毁大报台等。现在的韩国人对这场战争没有任何的好感,他们能够接受的只有李舜臣而已。再加上韩国的民族主义崛起。大量篡改历史,使他们更偏向于本民族是无敌的存在,不可能承认中国帮助的。顺便提一句,李舜臣年轻时与满洲人打仗,完全不是对手。与日本的战争开始后,他用龟船才开始崭露头角。就这样,韩国人把它评为东亚第一战将,可见韩国人谜之自大。
万历朝鲜战争,明军和日军打了哪些战役,双方伤亡如何?
我是侃侃,历史领域原创作者,欢迎关注,一起讨论历史上的那些事。
明朝时期,日本屡犯朝鲜,当时的朝鲜君主是李昖,都城被攻破后被破逃离,向明朝皇帝明神宗请求救援,由此引发了明军和日军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万历朝鲜战争。明军与日军的两次交战,最终以日军战败告结。
1592年3月,在丰臣秀吉统治下的日本对朝鲜发动了进攻,这是万历朝鲜战争的第一战,在朝鲜被叫做壬辰倭乱。丰臣秀吉为进攻找了一个借口,就是朝鲜拒绝和日本一同攻占明朝。明朝出动了有名的戚家军加上辽东军一共有4万人左右对抗日军,日本派到朝鲜的军队当时是15万人,由宇喜多秀家指挥,日本九个军团很快占领了朝鲜都城。在平壤战役失败后,日军撤退,明军由于其实力而无法进行大规模行动。 1595年,战争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15***年的第一个月,14万日本军队再次入侵了朝鲜。朝鲜第二次请求援助,明朝首先动员了40,000名士兵前往朝鲜进行营救,随后又继续增兵至70,000人。丰臣秀吉去世后,日军无法继续作战,他们全部撤出了朝鲜半岛。
当时的万历朝鲜战争对东亚的政治和军事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斗是明朝对外战争的荣耀,它不仅捍卫了朝鲜半岛,而且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从沦陷到复活的国家,朝鲜的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也同样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丰臣秀吉集团的力量被削弱,这间接导致了德川幕府的崛起。明朝的国力大大受损。
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战争实际上在重新融合东亚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中发挥了作用,为亚洲三百年的和平奠定了基础。
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1598年),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指明朝万历年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20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这时,明朝集结辽东及三千戚家军约4万人由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并暂时击退日本。15***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调集4万兵力赴朝救援,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
明军的伤亡如何?
“自关白(丰臣秀吉)侵东国,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
但《明史》的说法并不准确,明廷在「朝鲜之役」中投入兵力虽巨,到战争末期(公元 1598 年),明军在朝鲜的总兵力已达 12 万人左右(陆军、水军合计),却也远远达不到可以「丧师数十万」的规模。
明军在朝鲜的兵力折损到底有多少呢?
造成明军伤亡较多的战役,总体上共分三次。
最惨烈的一次是「泗川之战」,明军将领董一元率部2万多人进攻泗川,被日军守将岛津义弘以万余人击溃,折损兵力约7千余人。
第二为「第一次蔚山之战」,明军将领麻贵率部4万4千人进攻蔚山,被日军守将加藤清正以2万多人击溃,伤亡4千余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明朝抗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明朝抗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