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划分唐朝,历史划分唐朝的依据

kodinid 4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划分唐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划分唐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在唐代的官员等级是如何划分?
  2. 唐代实行的两税法,究竟有何利弊?
  3. 唐朝、后唐、南唐是何关系?后两个会是唐朝皇室的后裔吗?
  4. 武则天的武周政权属于唐朝吗?如果不属于,那怎么唐朝不分为前唐和后唐?

唐代官员等级是如何划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通过认定世家大族的方式来评定门阀大族,以此来保障权力的掌控权。而唐代建立之后,有必要对这一状况进行重新的判定,即通过形成新的士族集团来取代旧有的标准。

所以唐太宗时,就命大臣搜求全国谱牒,评定姓族等第,编《氏族志》,但《氏族志》编写的过程可以说是很不顺利,其中经历了很多波折,才编修成一部令太宗满意的《氏族志》,用来进行推广使用。就《氏族志》的内容而言,其与南北朝时期的标准有着较大的不同,它不是选官的根据,至于划分门第等级的标准,则完全不参考前代的相关内容,基本上是建立了一个新的体系,只看在唐朝的官爵等第。《氏族志》的编修,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旧有的门阀土族则受到进一步冲击,只有关陇士族还有一定地位。同时通过修《氏族志》,唐太宗也达到了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目的。

历史划分唐朝,历史划分唐朝的依据-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之后,到了唐高宗时期,高宗命令重修《氏族志》,改称《姓氏录》,进一步贯彻“以品位为等第”的原则,“以后族为第一等,其余悉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五品以上官全部收入,乃至包括士卒以军功晋升者。《姓氏录》虽然受到士族和贵族的轻视,但是被皇帝重视,其价值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而且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门阀和庶族的界限,有利于下层官员打破限制来获得提升的机会,因而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唐代实行的两税法,究竟有何利弊?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用丞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取消租佣调和其他杂税,保留户税和地税。量出制入,***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

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钱(按九等分摊),户等高的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划分户等,是依据财产的多寡。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棉帛,征钱只是很少一部分。

历史划分唐朝,历史划分唐朝的依据-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地税按亩征收谷物。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钠毕,秋税限十一月。因为夏秋两征,所以叫两税法。

利处:1 两税法以田亩作为征收赋役标准,使封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2 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的财政收入

历史划分唐朝,历史划分唐朝的依据-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两税法按土地资产纳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没有土地的贫苦农民的负担,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

弊处: 1 没有规定全国统一税额,各州之间税负轻重不均

2 不调整户等,不能贯彻贫富分等负担的规定

3 实行的社会条件并不具备。

唐前期(公元624年颁行)实现租庸调法和均田法,尽管均田法事实上不能让农民足额受田,租庸调法却要求农民依法课税,农民被逼逃亡谋生,“安史之乱”后,全国户籍上的“课口”不及乱前的三分之一,朝廷收入大受影响,而社会经济大衰,军费大增,税法改革,迫在眉睫。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其实之前在代宗大历年间,唐代税负收入早已逐渐改为户税、地税为主。户税按户的资产分等级纳税 ,由开始三等后改为九等。地税由久已有之的地方“义仓”纳粮备荒改由地方***按田亩加征少量义仓粟米发展而来。户税、地税至大历时期成为朝廷的主要财政来源。

杨炎的两税法原则是“量出以制入”,对于危机重重的唐王朝,等于使其向老百姓实行的漫无限制的剥削制度化,不少临时课税成为定制。税负总是有增无减。按资产定户课税困难重重,官吏易于***。而征收地税,又需将实物折钱缴纳,如果遇到谷、帛市场价钱下跌,实际上加重了税负,苦了农民而无损地主商人。


唐朝、后唐南唐是何关系?后两个会是唐朝皇室的后裔吗?

唐朝和后唐、以及南唐之间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说开国君主都姓李,不然也不会使用“唐”这个国号,虽然我们称后面的两个唐朝为后唐以及南唐,但是他们当时还是都称为唐的,只不过因为历史好区分,才称为后唐和南唐。

好了,回到核心问题,首先是后唐和唐朝之间有什么关系。后唐的开国君主叫做李存勖,你别看他姓李,实际上是沙陀族的,他这个“李”姓很显然是因为祖上有功所以被唐王朝被赐国姓“李”。这种操作更熟悉的就是鼎鼎大名的航海英雄郑和了,郑和原本姓马,叫做马和,后来护朱棣有功,所以被赐姓郑。所以这个问题,我可以追溯到李存勖的爷爷—朱邪赤心(姓朱邪)。

朱邪赤心是唐朝沙陀族的首领,唐宣中时期任蔚州刺史、云州守提使。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桂州爆发了庞勋为首的戍卒起兵事件,朱邪赤心率兵镇压。事后,朱邪赤心升至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被赐名“李国昌”。

所以说,后唐跟唐朝基本没什么鸟关系,只不过姓李而已。其***别是李存勖的老爸李克用对唐朝算是非常忠心,在那个唐末藩镇割据时代背景下极力拥护李唐正统的将领,后被封为晋王,所以李存勖建国后就国号“唐”了。

虽然后唐跟李唐没啥关系,但是南唐倒还真的是唐朝皇室后裔。南唐的开国君主叫做李昪,从他往上数四代的太太爷爷叫做李恪,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八子,封建王。所以后唐算是跟三国时期蜀汉一样存在。

不过最后我们还需要说明的是,先不说李存勖,就李昪而言,从小出身卑微,就是个流浪汉,父亲在战乱中走散,成为吴国大丞相徐温的养子。这是李昪发家最重要的途径,但问题是他真的是不是李唐后代,十有八九根本不是,而要把国号改成唐,只不过是声明自己正统的用意罢了。

后唐和南唐是唐朝灭亡之后,在五代十国时期出现的两个政权,其国号皆为唐,皇室都为李姓。那么唐朝、后唐、南唐之间的关系如何?后唐和南唐的皇室是唐朝后裔么?

先来看后唐。

后唐的建立者为李存勖,他是唐末军阀、沙陀族酋长李克用的儿子。李克用本姓朱邪,后因战功被唐朝赐李姓,遂改名李克用。李克用在唐朝中后期担任河东节度使,后被任命为晋王,是山西地区势力最强大的军阀。朱温消灭唐朝后建立后梁,李克用不服朱温的统治,便以拥护唐朝为名和后梁连年交战。

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承袭晋王爵位,并消灭了“河北三镇”,控制了山西、河北地区。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并消灭后梁,统一河北地区。925年,李存勖又消灭前蜀,控制了西北、西南地区,后唐疆域达到鼎盛。

不过后唐却马上陷入内乱之中。926年,李存勖死于兵变,其养子李嗣源继位。933年,李嗣源病逝,其诸养子为夺取帝位展开混战。936年,被后晋石敬瑭所灭。

后唐皇室除末帝李从珂外皆为沙陀族人,而李从珂也只是汉族平民出身,所以后唐皇室并非李唐后裔。而其以唐为国号,明显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以恢复唐朝为名来抬高自己。

再来看南唐。

南唐的建立者为李昪,其出生贫贱,被南吴(五代十国中的割据***之一)大将徐温收为养子,改名为徐知诰。李昪随养父左右征战,立下不少战功,成为南吴的实力派,后控制了南吴大权,受封齐王。

937年,李昪推翻南吴,称帝建立齐国。939年,李昪恢复本姓,并自称为唐宪宗之子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南唐建立后,李昪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南唐成为南方最为强大的割据势力,并先后消灭了割据福建的闽国和割据湖南的南楚。

不过南唐却无心进兵中原。958年,南唐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向后周称臣。***6年,北宋发兵南唐,南唐无力抵抗,后主李煜向北宋投降。

李昪将国号由齐改为唐,并自称为唐宪宗后裔的目的和后唐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实际上,出生贫贱的李昪也并非唐宪宗的后裔。而南唐也没有进兵中原,统一天下的报复,只求做一个偏安江南的小朝廷,最终被宋朝所消亡。

唐天佑四年(西历907年),唐朝藩镇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之后不久,唐哀帝也遭到朱温***。

如同大多数朝代在灭亡后,都会有大量遗民考虑复辟灭亡王朝一样,唐朝灭亡后,朱温建立的后梁***,也遭到了来自复唐势力的颠覆,并且在五代期间,也确实存在后唐、南唐等以复辟唐朝为名存在的***,那么,这两个***和唐朝是否有关系?

后梁建立***的时候,唐朝早已控制不住大多数藩镇。因此对于大唐天子的禅位,各地军阀态度迥然不同——势力较为弱小的军阀——比如吴越系,选择向后梁称臣,而势力较大的军阀——比如四川的王建,河东的李克用,则表示不承认唐哀帝的禅让,并且一直使用唐朝年号。(王建后来自立为皇帝,建立前蜀王朝)

河东军阀李克用及后继力量,在后梁存在的时期,不断和后梁发动战争,最终,河东军阀灭亡后梁,河东军阀的首领李存勖,则宣布登基为皇帝。由于河东军阀始终以复辟唐朝自居,因此,李存勖定国号为唐,历史上称之为后唐。



关于后唐的***属性,颇为让人玩味——如果认为后唐是唐朝的复辟,那么李存勖还曾尊李克用为太祖皇帝——这无疑和唐太祖李虎冲突。但如果认为后唐是新***,那么,后唐朝廷又坚持认为自己是复辟唐朝。

最主要的是,李克用父子,其实是沙陀人,在血统上,和李唐宗室是毫无关联的。

在我[_a***_]史上的割据***中,南唐的知名度无疑是最高的,不为别的,因为南唐的李后主知名度太高。

唐朝灭亡后,割据淮南的军阀集团发生一番权力争夺,最终,淮南军阀首领徐温控制住了淮南局势。徐温去世后,其养子徐知诰继续控制淮南的局势,并且在之后建立了齐国,自立为“大齐皇帝”——此时中原已经处于后晋王朝的掌控之下,后唐已经灭亡。

因此徐知诰称帝第二年,宣布自己本是唐宪宗的后代,自己称帝需要考虑复辟唐朝,于是将国号改为唐,自己的名字则改为李昪——历史上将这个***称之为南唐。

按照南唐自己的叙述,南唐属于唐朝复辟,并且南唐皇族是唐朝宗室后代,其属性好比蜀汉之于东汉。但是,一般认为,李昪的身份有冒认嫌疑,因为几乎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说明李昪和李唐宗室有着渊源,甚至还有说法认为李昪是唐玄宗的后代。

后唐和南唐是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相继建立的***,其中后唐属于五代时期,由沙陀族李克用之子李存勖于公元936年建立的,和唐朝皇室没有关系。南唐是十国时期的***,公元937年由李昇建立的,据说李昇是唐宪宗之子李恪的后裔,但没有证据。所以南唐是不是唐朝后裔有待考证。

武则天的武周***属于唐朝吗?如果不属于,那怎么唐朝不分为前唐和后唐?

中国历史划分很客观,比如周分西周东周。汉分西汉和东汉。晋分西晋东晋。宋分北宋和南宋。并列则分三国,五胡十六国,宋、金、辽、西夏对峙。完整朝代分秦,唐,元,明,清。

这样一看一目了然了,有人问为什么武则天称帝了,国号周,问武周***属于唐朝吗?这个问题问历史学家,专家说:一个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之也忽焉。说什么呢?说朝代更替必须轰轰烈烈,大干一场。说武则天最多是政变,权力过渡交接,仅限于宫廷,没有广大农民参与大规模起义来推翻既有***。

说历史上有个忽略朝代,“新"朝,但在历史年谱上存在新朝,是王莽篡汉建立的,为什么这么短命王朝,被历史学者反而认可呢?王莽是外戚,改了汉家刘姓。东汉建立者光武帝刘秀推翻了王莽,王莽动了汉家奶酪,把蛋糕标签换了。

而武则天是唐高宗皇后,属于内部权力争斗,所以,历史学家说:宫闱之乱,唐可断乎?就不将武周***划分一个朝代,所以说唐是完整的。

按咱老百姓话讲:两口子争权都为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划分唐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划分唐朝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后唐 唐朝 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