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虎符的历史人物,隋朝虎符的历史人物是谁

kodinid 4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虎符历史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朝虎符的历史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李世民叫李靖什么?
  2. 明朝怎样调兵?

李世民李靖什么?

李世民是唐朝的一位杰出皇帝,他称呼李靖为“父亲”。李靖曾在唐朝为官,帮助李世民平定了数次叛乱,建立了唐朝的基业。李靖为李世民的成就功绩做出了重要贡献,被李世民尊称为“朕的父亲李将军”。

君臣关系。

隋朝虎符的历史人物,隋朝虎符的历史人物是谁-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靖和李世民没有亲戚关系。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李靖仍旧受到了重用,他是帝国不可或缺的军事统帅,在朝堂上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尽量低调行事,说到底,战场才是他的主场。六十多岁的时候拖着病体还要坚持征战。

卫国公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一称本名药师) ,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隋末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隋朝虎符的历史人物,隋朝虎符的历史人物是谁-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靖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后转仕唐朝,随秦王李世民进击王世充。武德三年(620年)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并招抚岭南诸部。武德八年(625年)起在北疆抵御东突厥入侵,贞观三年(629年)以定襄道行军总管总统诸将北征,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使颉利可汗部惊溃,又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斥大漠。因功拜尚书右仆射,封代国公。贞观九年(635年),以足疾告退,同年再获起用,统军西破吐谷浑。后改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晚年多病,阖门自守,不预政事。贞观十七年(643年),列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岁。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唐肃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晚唐以后逐渐被神化。后晋时追封“灵显王” ,到南宋时累封为“辅世灵佑忠烈王” 。

李靖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著有《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多已失传。

爱将或爱臣。李世民又称唐太宗,是李渊之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爱民如子,从谏如流,他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李靖是唐朝著名将领,在贞观期间参加了多次战争,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李世民和李靖之间的关系是君主和将领的关系。

隋朝虎符的历史人物,隋朝虎符的历史人物是谁-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怎样调兵?

兵部掌握“调兵权”,大都督府一分为五,五军都督府掌握“统兵权”,而地方上的都指挥使司更是参与了地方卫所的管理。

这样一来,就是形成了“五军都督府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队,遇战事,兵部调度军队”的新模式,可以有效防止某一方面独揽大权。

明朝的军事领导体制,是在加强封建皇权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表现在中央机构上,废除了将原来最高军事职能集中于一个大都督府的制度,设立五军都督府以分领其事,互相牵制,而听命于皇帝。此外,为达到以部制府,以文制武的目的特地将原先军政与军旅的职权分离开来。由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兵部,掌管日常军政事务。都督府除保留一部分领兵作战的职权之外,一切皆奉命行事而已。

出征作战,军队临时调集,事毕各归戍所,军士与统军将帅并无直接的、长期的隶属关系。这种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保证了皇帝对军队的绝对控制。

兵符和诏书

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虎符要与诏书同时使用才可生效。并且,使用虎符有严格的规定,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虎符的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虎符的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李靖 李世民 虎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