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妖魔鬼怪”四者有什么区别?
在古典神魔小说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妖、魔、鬼、怪的提法,有时他们单独出现,有时则以妖魔、妖怪的方式合并出现,例如《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中,几乎每一回、每一篇中都会看到这样的字眼。那么妖、魔、鬼、怪四者之间到底有哪些联系,又有哪些区别呢?他们与神、仙又有哪些本质的不同?接下来,我将以《西游记》为基础,详细阐述一下妖、魔、鬼、怪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对***析一下他们与神和仙的本质不同。
01 妖
妖是除鬼之外修炼等级最低的人或物,是成为魔和怪的基础。与当今企业中的职称一样,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也会经历初级、中级、高级几个阶段,而那些处在初级阶段并且开始向邪恶方向发展的修炼者就被称为妖。妖如果经其他神或仙的指点,及时回头抑恶扬善,也有机会修炼成仙或神。妖的修炼主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或者植物。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被玉帝称为妖猴,红孩儿被称为妖王,木仙庵里的十八公、孤直公、凌空子被称为树妖。妖通常拥有异于常人的法术或超能力,诸如腾云驾雾、长生不老、点石成金等,被称为妖法。妖活动的时间范围很广,白天夜里均可。
02 魔
魔是妖修炼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妖相比,魔的法力和修炼等级更高,基本可以与一些中低等级的神仙相抗衡,是比较资深的妖王。例如在《西游记》中,最著名的一个魔就是牛魔王,他不仅拥有腾云驾雾、七十二变等神通,还拥有坐骑避水金睛兽,相当威风。魔除了由妖转变而来之外,也有可能是某些神或仙在修炼过程中误入邪道而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火入魔。例如《西游记》中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原本是太上老君两个看丹炉的童子,因为心生邪念下界为魔,被孙悟空称为魔王。魔与妖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别,他们都是邪恶的象征,只是魔的综合实力要强于妖。
03 鬼
鬼是人类死后的灵魂,乃至阴之物,与妖和魔有着本质的区别。妖和魔需要修炼者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才能达到,而鬼相对容易的多,只要人类死亡就可以成为鬼。相比于妖和魔,鬼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时间比较受限,他们通常只在阴间活动,即便来到阳间也只能在夜晚活动,白天是无法活动的。鬼的法力一般都比较低微,只比凡人高一些,通常是打不过妖和魔的。《西游记》中的土地、山神就是鬼的代表。一般来说,鬼有四种发展方向:第一种是投胎转世成为人类、动物或植物;第二种是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无法超生;第三种则游荡在幽冥界无人管理成为孤魂野鬼;最后一种是经人指点修炼成神或仙。
04 怪
怪是界于妖和魔之间的一种修行状态。他们通常修练了一段时间,也已经拥有了一些低等级的法术,但尚未达到魔的要求,一般无法与神或仙相抗衡。例如,《西游记》里最有名的一个怪是黑熊精,他的法力相对比较普通,但块头很大,容貌吓人,因而又称为熊罴怪。此外,怪还泛指那些长相丑陋行为反常的妖、魔或者鬼,一般称为妖怪、鬼怪。例如在《西游记》中,沙僧被贬流沙河之后由于常年经历万箭穿肋之刑导致相貌丑陋,因而称他为怪物。同样,猪八戒皈依佛门之前也被称为怪物。与妖、魔、鬼相比,怪的概念更广,所有异于常态的妖、魔、鬼都可以称为怪。
05 仙
我们说妖、魔、怪都是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误入邪道而成,仙和神则正好与之相反,他们走的是正途,一般代表着正义、公理。仙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只有信奉道教的修炼者修成正果之后才能被称为仙,而佛教则根据等级高低称为佛、菩萨和罗汉。在《西游记》中,仙可以分为天仙、地仙、人仙、神仙和鬼仙,这是广义的叫法,狭义上仙只包括天仙和地仙。成仙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自行修炼,这种成仙方式速度比较慢。第二种是经仙人点化或者食用灵丹妙药,如蟠桃、仙丹等,这是成仙的捷径,效果立竿见影。此外,那些得到天庭官方认可的仙人被称为真仙,反之则是散仙。仙人的活动范围和时间不受任何限制。
06 神
与仙不同,神不带有宗教色彩。凡是那些在修炼过程中往正义方向发展的修炼者都可以称之为神,他与妖、魔、怪是对立的关系,代表着积极、正义的一面。在《西游记》中,无论是佛派的如来、观音、普贤、文殊,还是道派的三清、四御,他们都可以称之为神。神的概念要比仙和佛大得多,他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并不存在神的级别大于仙或者仙的级别大于神的说法。神的修炼主体可以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物品,人类、动物、植物、鬼怪均可。除了自行修炼之外,神也可以由天庭御封,例如包拯、关羽等人,死后就被天庭吸纳为神,而他们并没有自行修炼。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修炼者而言,如果在修炼过程中,他走的是歪门邪道,那么他修成的就是妖,等他的法力到达一定程度后,就可以称为魔。如果他外貌丑陋、行为怪异,则称为怪。而那些***用正途修炼而成的修炼者则被称为神。信奉道教的神,称为仙,被天庭认可的仙称为真仙,反之没被天庭认可的仙称为散仙;信奉佛教的神,按照等级高低称为佛、菩萨、罗汉。鬼则是人类死亡后的灵魂。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妖魔鬼怪〕四者的区别,我用女人来比拟,区别看官自行脑补!😊😊😊😊
【妖】妖娆,妖媚,小妖精=魅力四射
【魔】魔性,魔鬼身材=***,诱惑!
【鬼】【怪】小萝莉的鬼灵+精怪=可爱无敌
简单粗暴一点,就很好区分了。
虽然“妖魔鬼怪”都会去害人甚至吃人,但你对应一下中国古代的鬼怪故事、传说、志异和***,梳理一下“妖魔鬼怪”进攻人的主要套路,差不多就能给“妖魔鬼怪”做一个归类了。
因为“妖魔鬼怪”对付人的招法各自不同,各自都有不同的攻击点。
妖瞄准的攻击点,是人的生殖系统。
你看鬼怪故事中的狐妖也好,《西游记》里面的琵琶精、老鼠精也罢,前者施展媚术、美艳温柔,都是妄图榨干男人或书生的“元阳”;后者也是这个目的,只不过方式上比较简单粗暴,都是一阵妖风直接把唐三藏掳走,然后妄图跟御敌哥哥扯证结婚过夫妻生活。
所以,虽然也有男妖,但大部分关于妖的传说,里面的妖都是雌性化的。
魔瞄准的攻击点,是人的神经系统。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行至乌鸡国,被谋害而死于井中的乌鸡国国王半夜托梦给唐僧说,“师父,我不是妖魔鬼怪,亦不是魍魉鬼怪了?”这是乌鸡国国王对自己身份做的辩解。“妖魔鬼怪”总之就是指那些非人类的,非正常的存在,并且对于人有一定威胁的。
“妖”原指反正常的,失去本性的。《左传》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后又说,“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也就是说“妖”最早指的就是不正常的事物和现象。比如在春秋时期穿奇装异服不合礼仪就是“妖”。而后来“妖”则成了自然之物变化出来的精怪一类,比如《西游记》里的把杏仙那类称为“花妖”。
“魔”是有佛教意味的概念,佛教典籍《大智度论》的解释,“夺慧命、坏道***德善本,是故名为魔。”魔感觉更多的是会做坏事,不像妖不一定做坏事。比如千年蛇妖白素贞,还曾经帮助丈夫许仙开医馆行善。而伏地魔这一类的就是实足的做恶的坏人。
“鬼”在中国古代的概念里是指死去的人,《论语》里说,“非其鬼,谄也。”就是说祭祀只祭自己家的祖先,祭别人家的祖先就是谄媚。这里的“鬼”是指自己家的祖先。《聊斋志异》里写到很多“鬼”,各种女鬼,男鬼,都是指死去的人。
“怪”,是指其各异,凡是怪诞而不同寻常的事物都是“怪”。庄子说,“人妖物孽曰怪”因为“怪”和“妖”都异常的含义,所以常连起来用,称为“妖怪”。《西游记》里每次孙悟空遇到异常现象,总是举起金箍棒大喝一声“妖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