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册封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唐朝册封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630年唐朝与回纥的关系?
政治上:回纥汗国存在96年共13名可汗,其中12名接受了唐朝册封,安史之乱时回纥两次出兵援助唐***,自758年唐肃宗的***宁国公主出嫁回纥可汗开始,唐朝前后三次将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嫁给其可汗。回纥吸取自匈奴以至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好比战争有利,始终遵循不同于任何漠北强国的态度来与唐建立关系,唐玄宗设边防节度使,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与回纥为邻,北方边境平静无事,双方建立了一种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
经济上:唐与回纥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回纥经常用马匹交换唐的丝织品、茶叶和粮食,每年往往用几万匹马从唐朝换回丝织品几十万匹,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转运中亚出售。
文化上:相互交流。长安、洛阳汉人喜穿回鹘服装,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 的景象,说明汉和回鹘两族在文化上是相互交流的。
从有关史料来看,回纥直接源于铁勒,其先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狄或汉魏时期的丁零。隋末唐初,回纥部众在娑陵水(今蒙古国色楞格河)、嗢昆河(鄂尔浑河)及独洛河(今土拉河)流域游牧。据《旧唐书回纥传》载,回纥本身原由药罗葛、胡咄葛、咄罗勿、貊歌息讫、阿勿嘀、葛萨、斛嗢素、药勿葛、奚耶勿等九个氏族组成,通常称为“内九姓”或“内九族”,总称为“九姓回纥”。而药罗葛氏则为“九姓回纥”的核心,后来回纥的可汗大都出于这一氏族。

至初唐时期,回纥与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羽、阿结思、骨仑屋骨思等部落结成了同盟。在回纥兴起之前,铁勒诸部统称“九姓铁勒”;回纥兴起以后,成为漠北铁勒诸部的总代表,于是“九姓回纥”就代替“九姓铁勒”。
其实,回纥自骨力裴罗正式立国至国亡也仅96年,历经13名可汗。除阖汲(830~840)因来不及册封汗号就国亡外,其他12名可汗都曾13次接受唐朝册封的汗号。其中,第四位可汗吨莫贺,两次接受唐朝授予的汗号,所以就有了13次册封汗号之事。
唐广德元年七月,在册封牟羽可汗为英义建功毗伽可汗的同时,唐代宗还册可敦仆固氏为婆墨光亲丽华毗伽可敦,又进拜左杀为雄朔王、右杀为宁朝王、胡禄都督为金河王、拔览将军为静漠王,汗国十一部都督都进封国公。

显然,回纥已属唐朝册封体制下的属国,历代可汗继位必须要唐中央的册封才能得到实际上的承认。作为属国的回纥,有出兵勤王的义务,出兵助唐也符合情理。
公元840年,回纥汗国被宿敌黠戛斯(吉尔吉斯人祖先)灭掉。之后,大多数回纥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往葱岭以西,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一支迁到新疆吐鲁番。
630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率领唐军与回纥、薛延陀一起,推翻了东突厥政权。
646年,回纥又配合唐朝军队,平息了薛延陀的叛乱。回纥首领吐迷度担心自己在各部还没有绝对的威信,这样下去也会像薛延陀一样在短期垮台,于是,他去长安朝见唐太宗,请求在其统治地区内设置唐朝的官吏。唐太宗很高兴地接受了吐迷度的要求
回纥在兴起之初,大约只有军队五万,尚未被唐朝直接征调。贞观四年(630年)唐灭东突厥,贞观二十年(646年)唐灭薛延陀,回纥还只是出兵相助。及薛延陀灭亡以后,漠北初步统一,唐以回纥住地为瀚海都督府,任吐迷度为瀚海都督,回纥民族已加入唐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之中;而且事实上,由于回纥住地的入唐。唐朝的势力已直伸至极北,“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从此以后,回纥的军队即正式作为唐朝的边兵而受其征调,正如《资治通鉴》所载开元六年二月的诏谕中指出的:“(回纥)有所讨捕,量宜追集;无事各归部落营生,仍常加存抚”。
回纥与唐***间的特殊关系首先表现为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中央***实力不足,唐***不得不对外借兵平叛。作为唐朝的邻国,回纥并未利用这一纷乱形势,拓宇唐疆,而是应唐***之请,先后于756年、757年、762年三次派大军助唐平叛,收复长安、洛阳、河北等地,对唐有社稷再造之功。作为回报,唐***除大加赏赐外,还规定以唐绢买回纥马,开始了双方间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除了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外,回纥还在唐***的支持下,联合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共同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一度重开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切断的东西陆路交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册封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册封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