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鱼翅 历史 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鱼翅 历史 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鱼翅是什么鱼的哪个部位?
所谓鱼翅,就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鲨鱼属软骨鱼类,鳍骨形似粉丝,但咬起来比粉丝更脆,口感要好一些。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鱼翅(即软骨)并不含有任何人体容易缺乏或高价值的营养,所以吃鱼翅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由于中国地处温带冬季寒冷,旱涝天灾频仍,内陆地区距海洋比较遥远,故食品保存技术十分发达,干燥水发工艺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干虾、海参、鲍鱼、鱼翅、燕窝、鱿鱼、香菇、玉兰片、黄花、木耳都是这种方法的应用实例。在这个干燥水发的过程中会有物理和化学的变化,食品的质地和味道有时会优于鲜品,还能除去一些有害物质。其中鱼翅的炮制和烹调工艺十分复杂而专业,几乎不容业余者染指,这不仅为鱼翅羹的高昂价格提供了理由,更奠定了吃鱼翅堪称中华文化奇葩的地位。如果这些技术因不吃鱼翅而失传,无疑是中华文明不可估量的损失。
鱼翅是海味八珍之一,与燕窝、海参和鲍合称为中国四大“美味”。它是由鲨鱼的胸、腹、尾等处的鳍翅切成丝干制而成,不仅是有名的“美味佳肴”,而且据说还有多方面的食疗价值。中国传统认为食鱼翅可益气、清神、去痰、利尿、开胃、润肤、养颜;能够补五脏、长腰力、解肝郁、活气血、润肌理。
中国人吃鱼翅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的时候,在李时珍的著作中曾提到:“鲨鱼古称鲛……腹下有翅……南人珍之……”从前沿海的地方官就常用鱼翅来当贡品,因此鱼翅被列为御膳。
营养价值已被质疑
鱼翅真的很有营养吗?一个环境调查组的研究表明,在鲨鱼鱼翅汤内含有高浓度的毒性物质——水银,而水银对人高级神经系统有害。在对曼谷销售的鲨鱼鱼翅进行的两项随机检测毒性试验表明,鱼翅这种美味高档的营养品被水银污染的程度高达70%,含有可被人体吸收的水银比率已超出正常允许含量42倍。而水银的来源是未被处理过的废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近也向国人提出警告,特别提醒那些怀孕的妇女尽量不要食用鲨鱼肉。因为摄入过量的水银会对孕妇和她们的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尤其会影响孩子大脑和神经细胞的生成。鱼翅中的水银成分大都来自污染的海水,而鲨鱼在食物链中处于最高的位置,因此它们体内的水银成分总是能够越积越多。
古代海鲜贵不贵?
贵。
在中国,海鲜更是历史悠久的食物之一,早在周朝便有食用海鲜的相关记载。但因为运输等难题,海鲜在当时过于珍贵,所以只有只有宫廷贵族及皇宫祭祖才可食用,也正是因为出入宫廷,得以流传下诸多关于海鲜菜品的记载。不过当时哪怕是皇宫贵族也只能吃上少量便于运输的蛤蜊。
大约在南北朝年间,海洋渔业发展,史书上记载的海鲜种类也渐渐多了起来,食用海鲜的人也渐渐不再仅限于皇族中人。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便记有海味珍品的烹饪方法:"炙如蛎。汁出,去半壳,去屎,三肉一壳。与姜、橘屑,重炙令暖……勿太熟――则韧。" 对烹制方法、调味、火候都做了详细要求,其做法更是与今日的"白灼文蛤"与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海鲜真正走上餐桌还是在明代。明清时期,造船工业及沿海海产养殖进一步***展,让海鲜不再遥不可及,一些不太容易养殖运输的海鲜也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
在刘若愚所作的《酌中志》记录了明朝中后期皇室的饮食风尚中,便有详细记载诸多海鲜种类:炙蛤蜊、鲨鱼筋、炒鲜虾更是当时明穆宗最爱吃的美食过年必吃美食,还有出现了将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一处,名曰"三事"的海鲜佳肴。清代的袁枚写《随园食单》,还列出了海鲜清单,更是将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娃娃鱼)列为海八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鱼翅 历史 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鱼翅 历史 明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