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 李渊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 李渊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李渊当皇帝多少年?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当时52岁),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李渊在位几年?
在位9年。
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隆尧),陇西成纪(甘肃天水)人。唐朝开国皇帝,葬于献陵。 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隋朝的唐公,死后諡唐仁公。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李渊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十一月攻拔长安。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定都长安。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 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
唐高祖李渊在位8年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一说是陇西狄道人 ,又说是赵郡隆庆人 )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职为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官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官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治全国。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上元元年(674年)农历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农历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在位9年
李渊(566年12月21日[4]-635年6月25日),字叔德。中国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122],初唐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
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和文献皇后垂爱[3],历任千牛备身、卫尉少卿等,于炀帝东征时负责督运粮草,平毋端儿起义,并抵御突厥进攻。大业十三年(617年),出任太原留守。同年趁隋末***之时起兵于晋阳,联结突厥,示好李密,乘群雄争斗之机南下,直取长安,拥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自领大丞相,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得知炀帝遇弑后,逼杨侑禅位于己,建立唐朝,年号武德。称帝后,李渊命其子李世民等统兵,击败陇西李轨、消灭西秦薛举父子、击退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夏王窦建德,迫降洛阳王世充,并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他晚年未能妥善处理皇位继承问题,致使二子相争,引发玄武门之变。事后李渊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很快传位于他,退称太上皇。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享年七十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后定谥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 李渊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 李渊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