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初一历史下册隋朝讲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初一历史下册隋朝讲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特点?
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
1、这一时期是唐到元之间的分裂时期,长期的分裂与战乱是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除了汉族以外,契丹、女真、党项(唐兀)、蒙古等民族相继登台表演,在这些民族的历史上,创造了辉煌。
2、民族融和与文化交流是这段历史的有一个重要特点。女真、契丹、西夏等民族在于汉族***交往的过程中,都***取了汉族王朝的统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汉文化,这些民族的汉化表现非常明显;另一方面,这些民族的语言、生活习惯、社会风俗、经济生活也对汉族特别是中国北方的汉族造成很大的影响。
3、从整个经济情况来看,两宋都有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北宋灭亡以后,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现象非常明显,两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科学技术、医学都有很***展,城市已经由封闭的政治、军事中心向开放的经济、文化中心转化,形成了固定的市民阶层。这些发展和变化,就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
隋唐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它被称为我国第五大发明。它建立的背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是看门第,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皇权衰微,豪强地主门阀士族力量非常强大,导致社会***。
隋唐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于是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隋唐五代十国的历史划分
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和北汉。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年)的合称。
隋朝从581年杨坚建隋到618年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为止,共计37年时间;唐朝从618年李渊建唐到907年朱温废唐朝皇帝建立梁朝为止,共计289年;五代十国时期从907年朱温建立梁朝开始到***9年北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为止,共计72年时间。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基本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隋唐演义》第78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隋唐演义﹥第78***目是:慈上皇难庇恶公主,生张说不及死姚崇。讲的是唐玄宗平叛太平公主的这段历史,以及他的臣子姚崇和张说勾心斗角的事情。
这回里讲的故事,前半部分基本真实,和历史事实吻合,后半部分就有所夸张了,没什么价值。我们只展开上半部分分析一下。这是个宫廷内斗的故事,主要人物是玄宗、太平公主、睿宗。太平公主是个比较张扬和强势的女人,她仗着参与扳倒韦氏,把哥哥扶上皇位的功劳,高傲自大,胡作非为,与侄子不睦,一心要废掉侄子的太子之位,另立太子。她主张立长,䜭宗主张立功。她有一邦势力,当时已为太子的玄宗也有一邦势力。
一个是亲妹妹,一个是亲儿子,又是他们两个出力把自己扶上了皇位,如今他们两个斗得你死我活。䜭宗当时因玄宗有功,才没有立长,而立了玄宗为太子。但是妹妹太平还不死心。为了让太平死心,䜭宗干脆传位给了儿子,自己做太上皇。
到了这时,太平还不死心,还想下药毒死玄宗。玄宗被逼无奈,在姚崇、张说邦助下,先斩后奏,杀了太平及其主要邦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安心治理国家。
从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宫廷斗争的残酷,为了争权夺利,骨肉相残。太平公主高傲自大,不识时务,其被杀可以说罪有应得。䜭宗立功不立长,唯才是用,也算明智。玄宗大义灭亲,巩固统治,创下开元盛世,也是个比较能成大事有作为的皇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初一历史下册隋朝讲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初一历史下册隋朝讲解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