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有多少官员?
据明末学者朱国桢的统计,有唐一代需财政负担的官员总数最多时约为18万人。李世民用官非常之少,贞观年间,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这应该是历朝人数最少的***了。唐朝的中央***实行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整整少了七个部门,是一次很大的部门精简。
唐朝刺史是什么官?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唐代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至玄宗时,复州为郡,复刺史为太守。肃宗再复唐初旧制。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刺史制度的每次变化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考察刺史制度对于探讨两汉行政权与监察权的关系,以及进一步探索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唐朝刺史的上一级是谁?
唐代刺史的上一级:唐前期全国十个道 ,每个到下辖若干个 州,各道设巡查史,但巡查史只是监察 官,没有实际管理权力。到唐朝中后期 ,边境地区设置一些都督,这些人主管几个州的军事大全,后来都督慢慢演变为节度使,到了安史之乱以后,内陆也逐渐开始实行节度使这个政策,节度使下面管辖几个甚至十几个州,有的多达几十个州,成为了正式的行政区划单位,。
先来看看唐朝前期的行政区域划分,主要是设置2级行政区,分别是州和县,有的读者可能会说那还有道呢,没错确实是有道这个东西,当时全国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十个道,然后每个道包含若干个州。在这里解释一下,用现在的话讲,中国分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这个概念一样,道不是行政单位。
但是道的设置也是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则是刺史,为了监督刺史的行为作风,由中央直接派官员到每个道监督刺史的工作,类似于现在的中纪委派出巡视组,每个巡视组划分几个区域来检查这个区域的***情况,也就是说道属于监察机构,不是行政机构。
刺史虽然都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但是级别却有所不同,唐朝的州分为按照辖区人口的数量分为3等,分别是上州,中州,下州,上州的刺史级别高于中州的刺史级别,中州的刺史级别高于下州的刺史级别。级别分别为从三品到正四品下不等。由于前期的行政级别是2级,所以可以这么认为,唐朝前期的州全部作为直辖市,也可以认为是省,直接归中央管辖,那刺史的级别就是正部级的。
唐朝中后期,因为军事发展的需要,在边境地区设置一些都督,这些人主管几个州的军事大全,后来都督慢慢演变为节度使,到了安史之乱以后,内陆也逐渐开始实行节度使这个政策,节度使下面管辖几个甚至十几个州,有的多达几十个州,成为了正式的行政区划单位,到了唐宪宗年间,全国共有节度使47个,相当于省的级别,那么此时的州成为了普通的地级市,刺史的级别就降低了,相当于市委书记的正厅级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