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趣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趣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文帝跟汉景帝只差15岁,且汉景帝还有四兄一姐,文帝有可能那么早生育吗?
汉文帝刘恒出生于公元前203年,在公元前196年,也就是8岁的时候前往代国担任代王。而汉景帝刘启则出生于公元前187年,从两人的时间差来看,汉景帝确实是在刘恒16岁那年出生的。
可是,在刘启之前,汉文帝同窦氏还育有一个女儿,也就是长公主刘嫖(后来汉武帝刘彻的姑姑兼丈母娘)。刘嫖出生于公元前189年,算起来也就是在刘恒14-15岁的时候出生的。
对于刘启和刘嫖的生母窦氏(后来的窦太后)的出生时间并没有文献记载。但是,在窦氏之前,刘恒还有一个代王后。
据《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记载,(窦姬)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
在刘恒登上皇位(公元前180年)之前,代王后就已经因病去世了,而此后,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去世。于是,刘启便说顺理成章的成了刘恒的皇长子。
按照《史记》中所记载的,并没有明确的说代王后所生的这四个儿子比刘启更早出生,而只是讲,在刘启即位后没多久这这四个孩子就相继的病逝了。那么,刘恒即位的时候23岁,刘启也已经有七岁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猜测,代王后的这四个孩子也并不一定都要比刘启要大。
否则,按照这种逻辑,就算是按照最笼统的计算,刘恒在十二、三岁就有了生育能力,这实在是令人接受不了啊。
并且,虽然史书典籍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代王后及四个孩子的死亡真相,但是也有观点说代王后及四个孩子是政治的牺牲品,因为代王后和吕雉有关系,所以文武大臣们都容不下他们,更何况是让代王后的孩子担任太子。所以刘恒迫于政治压力只能除去代王后及四个孩子,然后将刘启作为皇长子。
这个不是有可能而是肯定的,首先古人的生育时间和现如今的我们不同,我们现在要求男22女20才可以结婚,在古代是没有这样限制的。古代帝王拥有众多嫔妃,为了子嗣繁衍,他们会尽可能的早生育孩子,比如清朝的康熙帝12岁就有了孩子,而汉文帝拥有汉景帝时也远比12岁大,所以相差15岁再正常不过。
回归到汉朝,汉朝在汉惠帝时推行过这样一个法令:如果女子到了十五岁还不出嫁,就要征收五倍的算赋,算赋是一种成人的人头税,可以理解为单身税。
汉朝为什么会鼓励人早嫁呢?因为汉朝刚经过秦汉之间的***,劳动力短缺,人口大幅缩减,人口就是生产力,所以***生育在那时不仅不存在,***反而鼓励生育,作为皇室的刘恒自然要以身作则。
再说汉景帝之前有四兄一姐,这四个兄弟并不是他母亲所生,汉文帝可以在拥有他四位兄长的同时可以拥有他,因此只要了解汉朝当时的政策,就可以理解汉文帝的早婚早育哦。
古人的生育能力超乎我们想象,汉文帝与汉景帝是父子关系,但两人年龄相差只有15岁,可奇怪的是,汉景帝并非汉文帝的第一个儿子,因此,汉文帝当父亲的年龄实际上要更早。
(汉文帝汉景帝父子,年龄相差只有5岁)
西汉最杰出的皇帝之一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刘恒出生于汉高祖四年(前203年),为刘邦第四子,由于母亲薄姬并不得刘邦宠爱,皇位貌似与刘恒无缘的。刘恒八岁的时候便被封为代王,就藩晋阳(今山西太原),他在代地十五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颇受代地百姓爱戴。惠帝英年早逝,吕后及吕氏贵戚专擅朝柄,朝中莫与之争。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拥立宽厚仁慈,在代地名声不错的代王刘恒为帝,这就是西汉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于后元七年(前157年)驾崩于未央宫,遗命嫡长子刘启继承皇位,这就是西汉历史上另一位杰出的皇帝汉景帝,他与父亲汉文帝开创了西汉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使西汉国力达到鼎盛。
汉文帝刘恒出生于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汉景帝刘启出生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父子两人年龄只相差15岁,但刘启并非汉文帝的第一个孩子,他的嫡子之名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剧中的代王王后)
由于母亲薄姬素来不得汉高祖宠爱,因此刘恒的身份地位是相当尴尬的。他是庶子,母亲又受高祖冷落,自己自然也难得父皇怜爱,早早便被封为代王,八岁那一年便动身前往代地,王都在晋阳(今太原)。八岁的孩儿,远离父母,身边只有一众王府属员,可见,这个从小就缺乏亲情的孩子,童年是有多么的不幸。
其实很正常,古代皇帝生育的时间都很早,十几岁生孩子虽罕见,但并不是没有。远的不说,就说清朝,顺治13岁生下皇长子牛钮;康熙13岁生下皇长子承瑞。所以说在古代,父子二人相差15岁,并不奇怪。
据史记记载,文帝刘恒在14岁时与窦太后生下长女刘嫖,15岁时生下后来的景帝刘启。
其实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婚姻法“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的规定,14岁生孩子真的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实际上根据现今医学界的研究,实际上男生11岁、女生12岁就有了生育的能力,只是现在国家不允许如此早的生孩子罢了。
但是在西汉时期,因秦朝末年战乱连连,“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的景象最终让西汉初年的人口锐减,所以朝廷为了增强国力,就开始鼓励民间早婚早育。《汉书.惠帝纪》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思就是只要满15岁还没出嫁的,就需要缴纳高达五倍的赋税。
所以在西汉,就是在这样严苛的法律下,15岁之前结婚的女子已是屡见不鲜,想想看女子都要15岁嫁人,那不就从侧面说明男子也要15岁之前娶妻吗?也就是如此,先是西汉普遍早婚,再加上男子、女子本就12岁就能生育,那早育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
而至于题主所说的刘启还有四个兄长一事,这史学界并无定论,再加上史料极少,所以更是无从查证。在《史记.外戚世家》中对于刘启的父亲刘恒与先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其云“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广东来源于宋朝的广南东路,广南东路即广南路东部,为什么宋朝要改岭南道为广南路?
宋朝改岭南道为广南路,因其地在中原以南,故称“广南”。
那什么广南道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而没有广北道呢?
个人认为, 唐、宋时期的中原王朝将岭南道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是将岭南地区细分的方法, 因为在当时的岭南区很大,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宋朝将广南道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东路治所在广州,有14州; 广南西路治所在桂林,有7州。 这样,显然更容易管理和开发中原以南的地方。
宋朝因为丢了北方的幽云十六洲, 只能往南发展, 中原地区跟岭南地区的交通往来主要是南北往来, 因此只有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这个相当于现在的国道, 也是行政区域。
广南路的“广”,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汉的广信县。 西汉灭南越国,以“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置苍梧郡广信县,监察岭南的交趾刺史部驻在此地,东汉交趾刺史部改为交州。东汉末年,交州徙治番禹县,三国吴又从交州析置广州。虽然广州治在番禹,但“广”字承袭“广信”。
(公元862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谈文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趣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趣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