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要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要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前期是指哪些年?
目前学术界对明代历史分期的划分是:前期(开创时期):洪武朝至英宗朝王振专权(1368-1441)中期(积弱和改革时期):正统七年至万历十年(1442-1582)后期(衰败时期):张居正去世至明亡(1583-1644)这是传统划分方法,有的学者习惯将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之变”作为前、中期的界限也有学者对万历时期为衰败时期表达了不同看法,并不认为明朝衰亡始于万历朝。
明朝对古代史有什么贡献?
明朝不只是重新收复燕云十六州和郑和下西洋,还有《永乐大典》,想必前者《永乐大典》对于古代史有更巨大贡献。在古代写书不易,保存更不易。从有文字记载到明朝朱棣时期,虽然文献保存不易,但也是有无数的文献被保存下来,就比方说历朝历代修的前朝史书。对于古代,文献也是害怕战争的,一本书说不定在一次战争中就会被消亡,所以《永乐大典》的编纂,给后世留下很多宝贵财富,这让我们有可以翻阅古籍,查阅资料的可能。不论是医学、农业、法学等等,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在里面找到有关的书籍,《永乐大典》是明朝对于古代史最大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大明王朝(1368-1644年),一共历经276年,前后有16位皇帝继位统治惶惶中华大地。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世宗嘉靖,明神宗万历。明朝的存在对古代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一、再次实现中华一统,疆域辽阔。朱元璋彻底击垮了元朝,结束了蒙古族的残暴统治,实现了自唐代以来,从没有过的统一局面,重点是收复了新疆和西藏。
二、中华文化得到复兴,大汉民族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尊严。中华文化在蒙古统治的时候不断被改变并日渐衰微。如果没有明朝,我们的中华文明便不会复兴。善于学习、包容开放的文化属性在明代体现的淋漓极致:郑和下西洋、古代小说四大名著的其中三部问世,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等。
综上,明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个人认为,明朝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权,虽然在领土的扩张领域未及前后两朝,但是正是在这一时期,人们才正式意识到民族的重要性,人们才知道有国才有家,有民族才有国家
明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又该如何理解闭关锁国是从明朝开始?
明朝的对外政策主体分三个阶段:
1.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认为边境都是小国,可以作为附庸,但也是祸患,所以既要联系也要严防。所以制定了两个对外基本原则:一是努力营造以“厚往薄来”为核心的朝贡贸易体制下的官方睦邻友好关系;二是严禁中外民间自由贸易,防止不安全隐患(倭寇横行、蒙古间谍)。
2.朱棣时期的积极对外
朱棣坐上皇位后,编撰永乐大典,弘扬其文治武功,积累民望和朝望,不排除寻找朱允炆下落,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与外界联系和贸易往来,强大船队,一方面与当地贸易,一方面打击海盗,维护了南洋和印度洋海域安全,吸引更多的国家前来朝贡。
3.明中后期变化
郑和七下西洋,随着郑和离世,国力的消耗,支撑不起继续海航,加上东南沿海倭寇横行,甚至有的当地土匪地主与倭寇勾结,因此开始实行严格海禁政策。随着明中后期剥削加重,百姓生活困难,有一部分百姓武装下海到南洋贸易,明朝根据情况又稍微放开。
明朝统治者虽然***取闭关锁国,但对于一些先进技术是***取积极学习运用,比如火器的使用,明朝工部和兵部有专门人员研究火枪和火炮,不但进口,还自己研究改进。
与明朝不同的是,康熙虽然接触西方技术,但只是自己看学,却杜绝臣子和士子学习和研究,唯恐被人运用推翻自己。
因此,明朝的闭关锁国并不是完全意义的闭关锁国,只是一种被动防御外敌的选择。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是结结实实的闭关自缚。
1、明初严禁政策
朱元璋确立的对外政策有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努力营造以“厚往薄来”为特征的朝贡贸易体制下的睦邻友好关系,二是严禁中外商民自由贸易。
2、永乐短暂对外开放时期
永、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建立南洋及印度洋地区的和平秩序,以吸引更多的国家前来朝贡。
3、明朝中后期稍微放松时期
明中叶后,东南沿海居民生存压力不断增大,违禁甚至武装下海者日趋增多,在此压力和朝贡贸易越来越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明廷不得不在隆庆时有限度地允许东南沿海人民出海贸易。
扩展资料: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964
在华夷之辨作为对外政策之后,朱元璋认为明朝只需要处理国内事宜,然后等待周边的小国家前来朝贡,并且要在边境上做好防御,防止这些小国家以下作乱,这些做好了就足够。
明成祖朱棣以武力夺取皇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朱棣更为主动一些,在位期间曾经派遣郑和下西洋,像海外诸国宣传中原王朝的强大,并且要求这些国家前来朝贡。
明仁宗皇帝时期,明朝的对外政策又延续了明太祖时期的风格,各类海外拓展活动都下令停止,有前来进贡的使节也派人护送回国,明朝又回到了以前守备为上的政策。
说起闭关锁国,这要从明太祖时期说起。
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武装走私和劫掠骚扰。
为防备沿海奸民和他们勾结,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片板不得下海”禁止百姓私自出海。
明成祖时期,为了追击建文帝派郑和下西洋,也仅仅是和海外各国进行官方的“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能出海。
后来,成立市舶司也是***设立了专门接待来访使者的,除了朝觐皇帝外,是允许商人进行固定规模的通商的。
到了清乾隆年间,完全开始“闭关锁国”。
圣旨明令规定除广州外,停止其他一切对外贸易,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口通商”。
虽然清的闭关锁国相比于明来说,更加严格、封闭,但是在对待对外贸易的方面,却是和明一脉相承的。
明朝的对外政策,是通过朝贡体系来完成,明朝自认为是天朝上国,把来往的其他国家,都作为“附属国”的地位来交往。
外国供奉的来朝贡品,[_a***_]价值都有限,而明朝的赏赐品,价值都远超出外来国贡品的经济价值。明朝通过这种政策,吸引外国来朝贡。
郑和下西洋后,实施海禁,北修长城,闭关锁国,这其实是一种进攻战略。因为此明朝的生产力水平与科技水平高于周边国家,甚至在全球都是领先水平。
明朝通过闭关锁国,可以避免科技被外国学到,也避免粮食、铁器、盐巴等战略物质流入外国,尤其是蒙古。通过闭关锁国来摧毁蒙古的经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闭关锁国,始于明朝。谁知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葡萄牙与西班牙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占领了大片殖民地,引爆了商业革命,荷兰人引爆了技术革命,英国人又引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明朝实行闭关锁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与商业革命。
清朝中前期的闭关锁国,又错过了技术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果鸦片战争中被吊打。
直到1861年,清朝开启洋务运动,才奋起直追……
如何评价明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朝作为统一的国家共16帝延续276年。
现在我们研究明史的人比较多,我想与朱元璋从一介布衣到一个皇帝的传奇,以及大明王朝作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短则几十年、长则几百年,大都逃不过历史周期率的影响,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王朝建立初期往往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但是随着时间增长,统治阶级腐化、吏治***,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周而复始。
那么明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这绝对不能用简单的功过是非来评判,明朝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我们经常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形容明朝的皇帝,虽然明朝也出了不少的奇葩皇帝,如迷恋仙风道骨的、因为国本之争不上朝的、一心想当木匠的、喜欢玩促织的,等等。
但是明代的皇帝不和亲、不称臣,崇祯皇帝宁愿吊死煤山也不撤退,还是有骨气的,明朝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盛世的时候也确实是中国历代王朝里面可圈可点的,有不少值得书写的功绩。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明朝在洪武、永乐两个朝代不断开疆拓土,领土面积达到全盛时期,据《明史·志第十六》记载:
明朝在疆域最广的时候,在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在***和青海设置了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在新疆东部设置了哈密卫,在安南设置了交趾布政使司,在这些地方实行的羁縻统治,与中央王朝建立朝贡制度,明朝能够控制的领土范围空前扩大,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比较大的了。
明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罢中书省,废丞相,亲理政务,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促使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新高度。但是由于皇帝亲理政务压力太大,故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后来进一步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皆为正五品。朱棣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明初,内阁无实权。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后,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构。
明朝以农民起义军汉族***夺取天下 自宋亡百年后重建汉族*** 把自五代以来的汉族人逐渐消亡的自尊心自信心重塑起来 是封建时代后期承上启下的朝代
最后明朝亡于内忧外患 在社会转型时期没能保持住相对先进的汉族*** 导致清朝入关统一中国 这使得中国重新掉入传统的朝代轮替中 当然客观上明朝的灭亡有利于整个中国力量的整合 为后世留下了广袤领土继承的法理依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要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要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