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课讲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课讲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讲唐朝历史的书值得推荐?
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新唐书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
《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3.旧唐书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历史上的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唐朝经历什么?
题主应该是想知道为何唐朝会发生安史之乱。想必大多数国人对于安史之乱让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强盛一去不返的结果深感惋惜,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安史之乱不是偶然发生而是必然出现的,就是说没有安禄山史思明这俩人也会有其他人来做这样的事,只是影响可能没有这么大,这么长久。唐朝开始用的是北周宇文泰创建的府兵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国土面积的不断增大,以及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威胁,府兵制被募兵制取而代之,李世民又设立了一些藩镇,其中就包括后面安禄山掌控的河北三镇。设立藩镇就是针对游牧民族的,前期军政大权在中央朝廷,后来迫于战略压力把军政大权下放,藩镇就一步步坐大。而安禄山又是一个心怀野心且因为会拉关系认了杨贵妃当干妈受到玄宗的喜爱以至纵容,成为藩镇当中实力最强的一个,有了造反的实力了,朝廷当中当然有人能看到藩镇坐大的危害,肯定也会有人想消除这种危害,所以矛盾就形成了,就差一个导火索了。发生是必然的,影响大小就看后面平叛措施以及用人了,可惜玄宗信任宦官,潼关一败,叛乱波及关中,玄宗外逃西蜀,长安陷落。幸好肃宗没跟着去西蜀,不然后果更糟。
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前后将近130年,经历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6任皇帝,这段历史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他的作为奠定了唐朝强大兴盛的基础,他注意纳谏,节制徭役,政治清明,这段时期在经济文化,以及军力边疆稳定上都有巨大的发展,如平定东西突厥、玄奘西行、文成公主入藏、取高丽建安东督护府。
高宗李治在位期间,立武则天为皇后,高宗死,其子李显即位,不过武则天专政,李显不久被废,贬为庐陵王,武则天利用酷吏镇压反对派,并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为己所用,巩固自己的地位。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趁武则天病重,起兵杀了张宗昌和张易之,拥立中宗李显复位。然而中宗的韦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都想学武则天称帝,争夺权势,各树党羽,造成了极坏的政治局面。
接下来一连串的宫廷事变可就开始了,中宗太子李重茂起兵杀武三思,不料失败而亡。中宗死后,他兄弟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起兵杀死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李旦即位,就是睿宗。不久睿宗禅位于儿子李隆基,可太平公主当时权倾朝野,不可一世,李隆基深感自己的帝位不牢固,随先发制人,铲除了太平公主一党,才结束了纷扰动荡的局面。之后玄宗李隆基重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臣,励精图治,开启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不过玄宗到后期在政治上开始走下坡路,宠爱杨贵妃,任用李林甫和杨国忠,才激起民愤,引发安史之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课讲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课讲唐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