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简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简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前期是指哪些年?
目前学术界对明代历史分期的划分是:前期(开创时期):洪武朝至英宗朝王振专权(1368-1441)中期(积弱和改革时期):正统七年至万历十年(1442-1582)后期(衰败时期):张居正去世至明亡(1583-1644)这是传统划分方法,有的学者习惯将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之变”作为前、中期的界限也有学者对万历时期为衰败时期表达了不同看法,并不认为明朝衰亡始于万历朝。
大家来评价一下明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明朝号称不割地,不赔款的是吗?
客观的讲,元之后,北方游牧部落是持续衰落的,再也没有唐宋时期纷繁复杂的种族格局,明朝又是在覆灭蒙元基础上立国的,特别是经过洪武永乐两个时期持续打击,草原势力其实是持续衰弱的,虽然也有土木堡和嘉靖年昙花一现的复兴,但始终没有从明初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总体来讲,明朝的边患和其他王朝比起来要轻的多,所以在外交政策上显得十分强硬,到了晚期,由于这种政策的僵化和不可触碰,崇祯想和皇太极和谈,集中精力解决内患,但是消息泄露,举朝哗然,陈新甲被当做替罪羊被杀,所以直到的灭亡,确实是保持了一贯的对外强硬政策。
汉唐之初都有和亲,汉有白登之围,唐有渭水之盟,那么能不能说这两朝都是软蛋呢,恐怕也不见得,诗人说安危托妇人,计穷是和亲,着实有点苛刻了,从政治角度来说,如果能用公主和财帛换取时间的缓冲,难道不值得吗,个人可以一朝受辱,拔剑而起,匹夫一怒,流血三尺没什么了不起的,难道***也能这么干吗。
所以,对明朝的对外一贯强硬政策应该一分为二的看,不能简单的下结论,因为强硬,所以就值得骄傲叫好,要看自己的本钱,比如美国从苏联解体之后,怼天怼地怼空气,那是他有那个实力,你没有实力还猖狂,不是找不自在吗。
明朝是踩着蒙元的尸骨建立的。
蒙元风风雨雨一个世纪不到,把帝国治理得风雨飘摇,腐朽的蒙古贵族们在统治技巧上比较粗放,收税都收得毫无技术含量,中原的富庶很快腐蚀了他们的弯刀和弓箭,骑射无双的怯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蒙元是亡在朱明的手中么?
以其说朱明够强,还不说蒙元堕落得太弱了,权力不能集中,在全国一片暴乱的局面下,还在争端夺利,不断内耗,朱元璋种田还没有发育起来,蒙元朝廷就走向了分裂。所以说,朱明是踩着蒙古的尸骨建立起来的。
有着“驱除鞑虏,再造华夏”之功的朱明,确实足够骄傲,但实际上它的起点比起历代中原王朝要好太多了。
蒙元对中亚最大的统治效果就是,汉人传统区域周边再没有一个称得上的对手,打败蒙元的明朝,自然被早就为梦元削弱得不行的小部落们所崇拜和恐惧。放眼望去,传统草原民族,蒙古鞑靼本部与原本隶属帝国的瓦剌三部之间为了争夺草原而大打出手,整个草原也就只剩下这么几个主角。
在明朝前期,自然还能参加到草原的这场争夺战争中去,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比起能够把匈奴打没了的两汉,把突厥、吐谷浑干废,西域收入囊中的盛唐,大明的武力是不够的。
大明做到了所谓“不割地,不赔款”,那是因为周边再没有一个可以挑战自己地位的势力。蒙古高原上的马背民族们再也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帝国,这是黄金家族留下来的民族矛盾所造成的。同时,中原虽然富庶,但时间进入了15世纪以后,人口的激增,生产力的发展,早已经弥补了中古时代与草原的差距。
中原汉族政权里明朝算是很有骨气的了,太祖朱元璋北赶大元,成祖朱棣天子守国门,直至李自成攻入北京没有割地辱国的事情发生,其间虽有几代君主不成器,但总体而言在对外问题是处理的比较硬气。
明朝确实没有像清朝那样,在外国的武力逼迫之下割地赔款,但明朝皇帝的某些作为,几乎完全等同于割地赔款。
第一:明朝的“赔款”问题
表面上来看,明朝276年天下,与周边邻国和游牧部落多次发生过激烈战争,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但从未因战败而被迫向对手赔款,这一点与清朝迥然有别。但是,明朝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确实***用过用金钱换取和平的高度类似“赔款”的行为。
明朝末年,辽东建州女真部落在一代枭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带领下强势崛起,并野心勃勃对外扩张,与明朝在辽东地区发生激烈军事冲突,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建州女真的综合实力远逊于明朝,但其骁勇善战的八旗铁骑却战斗力极强,屡次大败明军,几乎完全掌控战场主动权,给明朝东北边疆造成巨大军事压力。
祸不单行,明朝北方的塞外草原上,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也统一了蒙古各部落,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林丹汗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嫡系后裔,他一心想重振祖先往日荣光,重建蒙古帝国霸业。
林丹汗自1612年起,屡次带领骑兵大规模袭扰明朝的辽东地区,和大同、宣府、延绥等地,成为明朝的强劲对手。而当时的明朝已经内外交困,财力困窘,武备不振,根本无法同时应对努尔哈赤和林丹汗两大强敌。
为了集中兵力剿灭为害最烈的努尔哈赤,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险境,明朝被迫***取了“拉一个打一个”的策略,对林丹汗***取怀柔之策。自万历四十七年开始,明朝与林丹汗达成一致,明朝每年向林丹汗赠与“岁赐”白银4千两,作为回报,林丹汗停止与明朝敌对行动,并协助明朝联合出兵攻击努尔哈赤的后金。
但明朝的如意算盘落了空。狡黠诡诈的林丹汗,由此看透了明朝外强中干的本质,也看出了明朝不愿两线作战的困境,于是以此为要挟,一再要求明朝提高“岁赐”额度,明朝如果不答应,他立即出兵南下袭击明朝北疆。
明朝迫不得已,只得一再提高给林丹汗的“岁赐”,从4千两一路上涨到8万多两,但林丹汗依旧欲壑难填。明朝对林丹汗的“岁赐”,看似不是赔款,实际上与赔款别无二致,都是因为军事实力不足而被迫付出金钱来换取和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简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简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