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明朝历史,京城明朝历史简介

kodinid 5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京城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京城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代北京城面积?
  2. 明朝北京城门名称?
  3. 为什么明朝皇帝都不出京城?

明代北京城面积

明代的北京城有三千五百万平方米。

1、明初建的北京城(今内城)东西宽为六千六百七十米,南北深为五千三百一十米,面积为三千五百四十万平方米。城南面三门,东、西、北各两门,共有九门。

京城明朝历史,京城明朝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它的城市干道和胡同基本沿元大都之旧,因南北向的城门不相对,城内没有南北贯穿的街道,东西向的城门虽相对,却受积水潭与皇城阻隔,也未能形成横贯全城的街道,各城门内的大道的尽端大都是丁字街,成为北京城市干道的特点

3、民国十五年北洋***在宣武门和正阳门之间开了和平门。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 为了使东郊和西郊成为直线道路,又将东单牌楼东面的城墙和西单牌楼下面的城墙切开,开了复兴门和建国门。

明朝北京城门名称?

明朝初期北京城由里、中、外三重组成,分别是宫城、皇城、京城。到了明朝中期嘉靖年间,为加强对北京城的防备,又在京城外面加筑了一重城墙,称为外城。外城建成之后,北京为四重城。原本外城要全部包围京城的四面,***修建60公里,但由于财力不足而未能最终完成,只在南面修建了14公里,使京城的南面多出一块。这样一来,北京城便形成了“凸”字形的特殊形状。至此,古代北京城的建设达到顶峰。

京城明朝历史,京城明朝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的外城,包着内城的南面,修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当年主要是为了防御塞外骑兵骚扰,于是按照“城必有郭,城以卫民,郭以卫城”的规制,修筑外城。城墙用砖包彻,城墙外面挖有护城河。外城共有7座城门:南面中为永定门,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东面南为广渠门,北为东便门;西面南为广宁门(清改称广安门),北为西便门。

明朝的内城,初称京城,也称大城,明嘉靖年间修建外城后便叫内城。内城基本上取元大都旧址,明初北墙向南移5里,至今德胜门、安定门一线,后又将南城墙向前推移到今正阳门一线。全城周长约22.5公里,城墙高12米,墙内外用砖包砌。城墙四隅,建有角楼。城墙的外面,环绕护城河。

 北京2号线地铁就是在原内城城墙和护城河的位置修建的。内城共有9座城门:南面为正 阳门(即元代丽正门)、崇文门、宣武门,东面为朝阳门、东直门,西为阜成门、西直门, 北为安定门、德胜门。正统年间,九门之外,各立牌楼;内城九门楼建成之后,崇楼峻 阁,居若金汤,崔嵬宏丽,焕然一新。

京城明朝历史,京城明朝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皇城在内城中央,城墙周长约9公里,四面共有7座城门:正南为大明门(清改称大清门),其东转为长安左门,西转为长安右门,中为承天门(清改称天安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清改称地安门),皇城的城墙用砖包砌,涂以红色,上面盖着金***琉璃瓦。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安门、中华门两侧的红墙就是皇城的南城墙。皇城同样被列为禁地,民间百姓,擅自闯入,杖责一百。(万历《大明会典》卷一百六十四)

为什么明朝皇帝都不出京城?

因为北方适合皇帝居住。出京城皇帝有违太祖成祖遗训。且水土不服。正史正德帝不一定游过江南。也可能去的是黄河以南的河南府建造仿江南的气温与城池园林。南明诸帝并不完全属于明正统命脉的延续。

明王朝1368~1644年京师陪都南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京城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京城明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京城 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