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专家分析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专家分析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接近300年的历史中,长安一共被攻陷过几次,都是怎样的?
大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时代,是封建王朝的顶峰,从安史之乱之后开始走向没落,做为政治经济中心富庶的长安城,就变成了各方势力角逐争夺的中心。其中有六次彻底沦陷。
第一次是公元755的安史之乱,由于唐玄宗的昏聩失策,致使本该镇守潼关的唐军主力出关决战,遭敌全歼,玄宗出逃蜀地,自公元618年李渊开始定都,之后历经124年繁华的长安城被叛军第一次攻陷
第二次是763年,长期的平叛战争,使本来在西北防御吐蕃的边军,调往藩镇征战,边镇只剩些老弱残兵,吐蕃趁机率吐谷浑,党项,羌,氐20万进攻长安,当时的唐代宗吓得要死,赶忙逃到了陕州,长安再次陷落。
第三次是公元783年,唐朝此时经过安史之乱的打击,政治更加***,朝廷应有的威望,已经丧失殆尽,军阀之间互相征伐,待兵强马壮就开始反叛朝廷,唐德宗在讨伐李西烈叛乱时,调遣关内泾原兵5000平叛,这些人路过京师,就索要犒赏,不给于是兵士哗变,攻进长安,大肆劫掠,皇帝再次出逃
在这之后的长安城度过了百年的平静时光,一直到黄巢起义
这是第四次,公元880年,黄巢率军绕禁坑小路进到潼关后,夹攻潼关,唐军溃败,唐僖宗带着眷属逃往成都,黄巢率军数十万入城 ,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占据长安,
公元883年第五次沦陷,唐朝宦官杨复光招沙坨首领李克用攻击黄巢,李克用联合唐河中,易定,忠武等镇唐军进攻长安,黄巢大将尚让率军15万迎战,结果大败,黄巢率残部退守河南,李克用攻占长安,开始残害百姓,烧杀抢掠,长安城被劫掠一空
第六次是904年,军阀朱温控制了唐朝廷,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时拆长安城宫室房屋,将木料从渭水运往长安,至此从先秦到唐末一直做为13朝国都的长安,就此陨落,在也没有成为首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1、安史之乱沦陷于安禄山之手
公元755年,***巅峰之际,安禄山叛于河北。李隆基连派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位***名将统领20万大军抵挡,仍然未能阻止叛军的凌厉攻势,潼关失守,李隆基西逃,长安沦陷。
安史之乱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唐军趁着安史叛军内乱之际收复长安。
2、吐蕃攻占长安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但却使唐朝由盛转衰,国力虚弱。
吐蕃陷长安
同年,吐蕃乘唐军均在东部平叛之时,大举攻唐。公元763年十月,吐蕃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唐代宗逃到陕州避难。于是,吐蕃占领了长安。
长安陷落15天后,被郭子仪收复。
3、唐德宗之时陷于藩镇之手
长安被吐蕃攻陷过一次,那是在臭名昭著的安史之乱刚刚结束的公元763年,之后吐蕃连凤翔都难以越过,何谈连番攻唐之首都呢,而在安史之乱期间,回纥趁机洗劫了洛阳,这就是传说中的被异族轮番蹂躏。在安史之乱期间的吐蕃攻一次首都、回纥劫两次大都市,然后传来传去就变成多次了。
攻陷长安最多的还是内部势力,安史之乱、泾卒兵变、黄巢起义以及朱温等末年的军阀。计所谓的首都沦陷,756年内部一陷,7年后的763年外部一陷,再20年后的783年内部一陷,其余的内部攻陷都是880年后的天下大乱了。没有安史之乱的前提,任何一个外族政权都不可能攻陷作为都城的长安。而从784年至879年这将近百年里,长安未曾沦陷过,说明在收复长安后,唐朝稳固了首都的防御,并增强了中央实力,使得不论是外族还是国内叛乱都不足以威胁到长安。历史上很多王朝和世界帝国,首都沦陷一两次就万劫不复了,然而唐朝是一只九命猫,最终亡于自己的军阀,而非亡于外族。
唐朝是历史上被攻破都城最多的朝代但是也是命最硬的朝代,直到第6次才真正灭亡,在这期间皇帝更是逃跑了9次。
第一次攻破的时间是安史之乱,时间在756年的6月,这是唐朝的都城第一次被攻破,然而唐朝并没有灭亡。
第二次,安史之乱不久,吐蕃又开始了早饭,在当时吐蕃出兵占据了长安大部分的领土。不过这次攻占长安的时间只有15天,但也是唐朝历史上的耻辱。
第三次是朱泚之乱,在781年。在当时这个将军不满唐朝对他的待遇。直接派出了军队攻占了长安,并且朱泚还当上了皇帝。一直到了784年,过了三年之后,长安城才被收复。
第四次是黄巢起义,这一次黄巢同样当上了皇帝,并且建立了齐国,两年之后才被收复。
第五次是藩镇割据,在当时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藩镇。皇帝的话没有人听,895年的时候,当时的李茂贞当上了皇帝,还好在当时李克用及时的出现了,这个时候长安城才回到了唐朝的手中。
最后一次被攻破是901年,当时朱温又一次攻破了长安,然而这次的唐朝真的灭亡了。
如何简要分析唐朝文化空前繁盛的原因?
老师好: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唐文化是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那么,是什么原因能够促使唐文化如此繁荣昌盛呢?个人认为有以下方面原因。
唐初在一代明君李世民的帅领下,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平熄了四方狼烟。在国内除暴安良,鼓励农耕,减免赋税。继承、改革、完善了科举制度。为唐文化的蓬勃发展,典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便是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随着边境战事的平熄。国內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政通人和,欣欣向荣, ̄片祥和。大批御边将士,战将、功臣及其后人,没有了用武之地。纷纷弃武习文,以谋今后生存之道。广大农人子弟也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光宗耀祖。从而促使唐文化进入鼎盛时期。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
以上是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回复评论。交流学习。谢谢!
。
唐朝初期文化空前繁荣的原因,主要取决与统治阶级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大力发展生产、科技,减免徭役赋税,开创了贞观之治和***盛世,使唐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空前稳定。其次是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完善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文化交流,至使出现了大量的诗人,因此唐朝的前期文化空前繁荣。
唐朝堪称古代中国文化中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政治稳定 国家一统
西晋短暂统一后,中国随即迎来长达三百年的南北对峙的分裂。而从公元618年至765年,唐朝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并出现“贞观之治”和“***盛世”两个[_a***_]盛世。
东汉以来形成的世家大族与门阀制度,在南北朝达到鼎盛,贵族垄断政治,阶层固化,阻绝平民的出路,造成社会万马齐喑。
(1)尚武精神。开放的胸襟是唐代立国的基本气象。唐代开展了比秦汉更大规模的开边拓土,而这样强劲的军事实力,在于其以北方传统为背景的精良府兵。唐朝的赫赫武功来自于它从北朝带来的尚武精神和能征惯战的习性。
(2)开放的民族政策。不论是对边地民族还是对异国之人,唐朝基本能以开发、包容的精神一视同仁。而这种民族政策,导致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东亚前所未有的以唐朝为中心的部落民族大联合,以及日益高涨的学习唐文化的运动。
(3)崇佛教与重诗文。 唐代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北朝“偏于教”的宗教信仰,使各种宗教都可以找到它的信众,并使佛教在唐代达到了极盛的局面。北朝贵族对南朝文化的羡慕心态,在唐代初期仍然以强劲的势头沿袭着并被振作起来,终于繁荣成一个伟大的诗文时代。
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那么一品和二品呢?
唐朝的一品是没有实权的,唐朝的一品就是各种郡王,比如李渊建立唐帝国后,李世民李元吉就是一品的。但是李世民篡权之后,极力取缔这些藩王郡王的权力,他们基本上是被架空的,空有王的名号却没有王的权力。所以呢,唐朝的一品官是由人为架空的,是一个时代的特殊产物。这种策略实际上也被清朝拿来应用,清朝的王爷大部分也是没有实权的。
唐朝的二品则是真正的虚职,属于荣誉职,这实际上也是受第一个原因影响的。由于李世民是篡位来的,他即位之后碰到了好多问题,这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回避那些不听话的权臣。这时候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束之高阁弃之不用,明着把这些人升品升官,但是却把实权给拿掉了,比如太师,太傅等等,这种职位品昳很高,但是却管不到任何东西。不过呢,既然是荣誉职,那么就离不开追赠,比如某某功臣死后,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就会给他加赠一个爵位。
唐朝的三品官确实是实权最大的,文官当中是左右相,武官当中则是大将军,比如秦琼李靖都担任过唐军大元帅。
首先说一说唐朝的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分工图)
唐朝的中央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央下设了三个部门,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又分设六部—吏、户、兵、刑、礼、工。其中的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政令;门下省则负责审议中书省起草的诏书、政令,以决定是否实行;尚书省为行政官署。简单的说就是中书省决策发布政令的,门下省是负责监督审核的、尚书省就是听旨办事儿的!
唐朝的宰相不像汉朝时那样,就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也就是三省的长官,均可称做宰相!即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门下省的长官门下侍中都可以称宰相!这几位长官中尚书令为正二品,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为正三品(后来在唐代宗的时候升为正二品,但我觉得那个时候已经是乱世,还是以唐初为准来说)
(宰相狄仁杰***形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省的长官可不是说就3个人啊!尚书令仅有一人,中书令有两人,门下侍中也有两人,因此宰相最少的时候也有5人!为什么要说最少,因为后来宰相越来越多,下面会讲。
而唐代宰相品级低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
就因为唐太宗曾经在唐高祖的时候担任过尚书令,因此后来也就没有人再敢担任此职,因此就以尚书令的两位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导尚书省!后来唐太宗又感觉相权过重,于是开始以一些品级低的官通过加衔来参与宰相事务以分相权,这就是“同中书门下三品”,后来唐高宗又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两个在后来都成为了实质上的宰相!在这种情况下,尚书仆射如果不加“同平章事”,反而不能被称为宰相了!因此以后唐朝的宰相都是三品!(这里我们不提安史之乱以后,乱世情况都比较特殊)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说清楚了这个我们就来看看到底位于宰相之上的都有哪些官位呢?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专家分析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专家分析唐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