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棉花历史,明朝棉花历史简介

kodinid 4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棉花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棉花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一匹棉布要多少棉花?
  2. 东汉时期有棉花吗?
  3. 棉花的典故?

明朝一匹棉布要多少棉花?

明朝棉花利用率不高,大概需要十斤棉花。

明代的纺织业无论是纺织工具还是技术,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棉花在明朝已经取代了丝、麻的地位,成为人们服饰主要的染织品,而纺织品种也极为丰盛,包括丝、麻、毛、棉几种,这其中,尤其是丝织技术最为惊艳

明朝棉花历史,明朝棉花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目前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元代初年,朝廷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设立木棉提举司,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据记载每年多达10万匹,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明朝也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清末中国又陆续从美国引进了陆地棉良种,替代了质量不好产量不高的非洲棉和亚洲棉。现在中国种植的全是各国陆地棉及其变种。

东汉时期有棉花吗?

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在西汉时期,棉花便传入中国,当时的名字叫做白叠。白叠来自西域,大约在公元 3世纪时棉布仍被看成一种高级衣料,鲜洁优良。1959年,在民丰县尼雅的东汉墓葬中,出土有1条棉布裤,1块棉手帕和 2 块蓝色蜡染棉布。考古发现可以证明两汉时期棉花已经在西域落户。

明朝棉花历史,明朝棉花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在宋元之前,基本没有棉花。

棉花棉布在元朝时,在中原地区大量出现,在明朝时期才流行开来。在中原地区引进棉花之前,制作服饰的材料只有丝绸、皮毛、麻等。

虽然中原地区在宋朝元朝之前没有棉花,但在我国的西南西北地区却早早就出现棉花了。在西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和两广地区,率先从印度引入了树棉(可能还有少量草棉)。只不过,当时树棉还不叫树棉,而是叫梧桐木、桐木、木绵等别的名字。比如《后汉书·西南夷传》就记载,东汉时在永昌郡(今云南西部)“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中国新疆地区最晚在东汉时期,也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引种了草棉,织出的棉布被称为“白叠布”。

明朝棉花历史,明朝棉花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无论是南方的棉花还是西域的棉花,长期都没有继续向中原地区引种。这时候的大部分中国人穿的还是葛、麻、丝绸做的衣服。

棉花的典故

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是印度和埃及。棉花在我国并非原产,现有的棉花品种主要来源于非洲和印度等地。在我国棉花有很多品种,但从大类来说主要有粗绒棉和细绒棉两类。粗绒棉有非洲棉和亚洲棉,而细绒棉有美洲的陆地棉和海岛棉。棉花在汉代时才传入我国,最早传入的品种是非洲棉和亚洲棉。现在,我国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也是世界上棉花出口量最大的国家。非洲棉原产非洲,以埃及棉花的品质最为优良。非洲棉经中亚的伊朗等地区传入我国新疆,又传到中原一带,非洲棉传入我国的时间至少在西汉中期。在新疆罗布泊西汉末至东汉的楼兰遗址中,曾发现过棉布残片,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棉织物。根据古书记载推知,新疆地区种植的棉花是小棉铃的非洲棉,也俗称为“小棉”。在吐鲁番的晋代墓葬和巴楚县脱孜沙来遗址晚唐地层中还出土了非洲棉的棉籽。古书称棉花为“白登”,据分析也可能是由波斯语转译而来的。非洲棉产量低,但其生产周期短,成熟早,适合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很早就在新疆种植推厂也就不足为奇了。到南北朝时,新疆地区的棉花种植和纺织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亚洲棉,俗称“中棉”,原产地在印度,其品质要优于非洲棉。它是经过东南亚首先传入我国华南地区的,传入时间比非洲棉传入新疆的时间要晚些,公元1至2世纪(东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如云南的哀牢(可能是现在的傣族)就已经知道棉布了。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当时也把棉布称为“白叠布”或“白叠花布”,福建一带则称棉花为“吉贝”或“木棉”。

元朝以后,我国植棉已经非常普遍。明末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木棉篇》,曾将我国所植棉花分为许多品种,湖南一带的叫“江花”;河北山东一带的叫“北花”;浙江的称“浙花”,其他还有“青核”、“紫花”等名目。棉花传入我国后,由于可以大面积种植,大大改变了我国以往以丝、麻、葛等为主要纺织原料的情况,并逐渐居于主要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棉花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棉花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棉花 非洲 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