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在日本,唐朝历史在日本,宋朝历史在韩国,元朝历史

kodinid 2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日本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在日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日本人来到中国?
  2. 白江口之战后唐朝为什么不直接入侵日本本土?
  3. 唐朝为什么不攻打日本?

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日本人来到中国

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国家兴盛,中外交流密切,其中,与日本的交流往来是非常频繁的,接下来我就介绍几位著名的日本人来中国学习的例子!

日本僧人:空海

唐朝历史在日本,唐朝历史在日本,宋朝历史在韩国,元朝历史-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空海是唐贞元二十年来到中国,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和汉学的,回国之后,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空海所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

由他编纂的《篆隶万像名义》,则是日本第一部汉文辞典,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另一部重要著作《文镜秘府论》,不仅促进了日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是了解汉唐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字晁衡),随第八次遣唐使来到中国,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还中了进士。而且官至秘书监,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

唐朝历史在日本,唐朝历史在日本,宋朝历史在韩国,元朝历史-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阿倍仲麻吕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都有过亲密交往。阿倍仲麻吕有一次渡海回国,中途遭遇不测,但是生还了,李白以为他遇难,还作了一首诗,叫做《哭晁衡》。阿倍仲麻吕可以说是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

吉备真备

吉备真备是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政治家,曾两次出任遣唐使,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吉备真备回到日本后,带回了许多种类的书籍,日本朝廷礼仪、历法改革的完善和改进有很大影响

唐朝历史在日本,唐朝历史在日本,宋朝历史在韩国,元朝历史-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吉备真备在大唐留学时就已是围棋高手,传说围棋的棋盘、棋子最初都是真备从***带到日本之后才传播开的。吉备真备还利用汉字的偏旁和部首曾对创制日文字母“片***名”和“反切法”起过重要作用。

除了这几位之外,还有其他许多人。如南渊清安、南向玄理等都是仿照中国井田制度实行班田制,促成了“大化革新”的关键人物

白江口之战后唐朝为什么不直接入侵日本本土?

打个比方,乞丐穷疯了去有钱人家抢劫偷东西,被抓个正着,有钱人会反过来去乞丐家抢东西么?当然不会。这和唐朝在白江口之战后不入侵日本本土道理差不多。


朝鲜半岛三国之乱

话说在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也出现了“三国纷争”的局面,分别是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其中高句丽实力最强,野心最大,也理所当然的迎来了中原王朝最猛烈的打压。而其他两国就比较识趣儿,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分别找了靠山,新罗搂住了唐朝的大腿,百济就向日本抛去了媚眼。

由于高句丽对唐朝充满了仇恨,唐朝打不过,就拿唐朝的小弟撒气,于是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摧枯拉朽就把新罗给打败了。新罗国于是鼻青脸肿的跑到唐朝来搬救兵。当时唐高宗李治想了:“大狗也要看主人的好不好,别哭,老子我帮你打他。”

于是唐朝派出名将苏定方统帅水陆大军13万,战船1900艘,此外还有5万新罗兵充数,不对是策应。结果转眼就把百计给灭了,百济也有样学样,哭着喊着去找日本老大了诉苦了。接下来就进入拼老打拼后台的阶段了。

不服软只服揍的日本人

当时的日本***还有一定权力,于是便亲自率3万国中精锐,杀奔朝鲜。期间日本***还一激动就归天了,将皇位临时传给了太子。太子继承遗志,继续进军朝鲜。公元663年10月,白江口之战展开。关于这场战争日本的史料上是这样说的:“须臾,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甚众。”中国史料中的记载就比较简明扼要:“焚其舟四百艘,海水皆赤。”

别看日本军队仅仅是3万人,但这几乎就是日本的全部精锐,一代人的牺牲非但没有让日本怀恨在心,反而成为唐朝文化的崇拜者。大和民族尊崇强者,你把他打得惨不忍睹,他份儿佩服的五体投地。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二战后,日本对于投下***的美国非但没有仇恨,而是崇敬有加,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离开日本时,更是被称为“日本救世主”。


日本,一个不能用常理理解的民族。

公元663年,白江口之战唐军以170艘战船大破日军1000余艘战船,取得了几乎全歼敌军的巨大胜利。日本国内听到战败消息后,在沿海修建了多座堡垒准备抵御唐军,而首都也迁到了内陆地区的近江大津宫!

(日本人建筑的堡垒,这种堡垒根本就防御不了唐军的攻击)

正在日本本土惶恐不安的时候,唐军却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派出使臣安抚。当时的日本还没有进入律令时代,军队装备的是竹枪竹甲,根本就不是唐军对手。以唐军的实力,只需派出1万军队就可以征服日本!

我认为,唐朝不打日本主要来自三方面的考虑:

今天看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可在那个时代,前往日本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鉴真东渡。

所以,唐朝如果远征日本,遇到海风很可能会被刮到越南,或者因为后勤压力太大导致半途而废。

(鉴真东渡最远被吹到了海南岛,以当时的航海技术,大规模远征是很不划算的)

唐朝虽然强大,但很少主动侵略他国,只有在他国威胁到唐朝国家安全的时候,才会出手将其灭掉。就比如说唐朝灭突厥,是因为突厥人曾经兵临长安城下,差一点灭掉了唐朝。唐朝灭高句丽,是因为从隋朝开始,上百年的时间里,高句丽多次攻打隋朝和唐朝的边境地区,给当地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对于唐帝国来说,白江口之战并不是针对日本这个国家,甚至想兼并他们,这只是消灭百济的一个插曲而已。地盘包括今天东北局部以及北朝鲜的高句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隋文帝以来,隋唐几代帝王都想消灭之,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等到唐高宗在位期间,唐军制订了新战略,即两路并进,一路按照原来的打法,从北部攻打高句丽,另外一路是渡海,先消灭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再与另一个国家新罗联合,南北夹击。龙朔年间,一代名将苏定方率军渡海,灭亡了百济,没想到百济的残余势力很快就死灰复燃,并派人到倭国请求援助。日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渡,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野心。战役的结果,是唐军、新罗军大胜倭军、百济军,以少胜多,日本意识到两国差距,加强了对唐帝国的学习。

因此,唐朝的军事重点是消灭高句丽,等到总章二年实现后,吐蕃又为患,薛仁贵在大非川全军覆灭,使唐军愈发重视西部边防。而东部,新罗这个盟友也翻脸了,转而攻打唐军驻守的百济故地。此时唐王朝两面受敌,自顾不暇,当然不会想着去打日本了。再说,日本远在海上,经济不发达,对中国没有什么威胁。就算拿下,也没有多少油水可捞,控制起来也不方便。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更多历史内容可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因为此战是在巩固苏定方打下百济之地。根据当时的背景,唐朝的形势等等,来判断***并没有入侵的因素。

(苏定方)

第一,当时百济的背景。

苏定方率领唐,新罗联军打败百济,高句丽联军,并占领了百济城。苏定方因为大雪撤军,刘仁轨留守百济城。

当时刘仁轨要受到高句丽和百济残余的势力威胁。白江口之战,就是一次应对百济势力卷土重来之战。

(中国古代战船)

第二,唐朝的背景。

唐朝的主要作战对象是西北的劲敌吐蕃,苏定方,薛仁贵都有从已经优势的高句丽战场调往西方战场的情况。

唐朝为什么不攻打日本?

唐朝的主要战略方向在西北和西[_a***_]向,而不是东方。

第一,这是由唐朝所处的战略环境决定的。唐朝外部威胁主要来自西方和北方,东方的朝鲜和日本基本不构成威胁。

唐朝前期,北方有强大突厥人,西南有吐蕃国、土谷浑、南诏,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特别是突厥人,多次兵临长安城下。

大家看这个图,突厥和吐蕃就像两个大石头,一个在西北、一个在西南,重重的压在***的身上。这样的战略环境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唐朝哪有心思去打日本。

好不容易打败了突厥人、消灭了吐谷浑,设立了北庭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管控着广阔的疆土。唐朝西部边境横跨葱岭,最远到达里海附近。一路向西,还有更加辽阔的草原等着***去征服,谁会在意东海里的小岛国。

玄宗时期又与吐蕃国、南诏展开了长期战争。

到了唐晚期,吐蕃国已经占领了唐朝的河西走廊,还几次攻陷长安。眼瞅着就要亡国,更不可能去打日本了。

整个唐朝,绝大部分战争都在西北和西南方向,李靖、哥舒翰、高仙芝等一大批名将,都是在西部战场扬名立万。

对东方只发动一场战争,就是征讨高句丽和百济的灭国之战。因为这个高句丽和百济实在不听话,所以***顺带手就把他灭了。在这场战争中,***与日本之间爆发了著名的白门江海战,结果不用讲,日本的几万水军,一个也没跑了,全沉到海底喂王八了。打得日本人心服口服,一个劲的跪在地上唱征服。

第二,唐朝与日本的关系总体比较良好。日本经常性向唐朝派遣使者、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政治制度,还搞起了大化改新。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都真心诚意要当小弟,就没必要再往死里打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在日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在日本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日本 唐朝 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