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卫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历史明朝卫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你们知道明朝的卫所都司和参将、守备、游击有什么区别吗?
- 明朝卫所制度崩溃,原来的卫所领地怎么办?
- 明朝的卫所兵和清朝八旗兵哪个更废物?
- 明代在西藏设立的是土司还是卫所?
- 明初无敌于天下的卫所兵制是怎么衰败堕落的?
你们知道明朝的卫所都司和参将、守备、游击有什么区别吗?
1、明军分为两个系统——卫所、营兵。也就是所谓的“军与兵并存”
2、卫所,武将级别由低到高——由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上而至五军都督府统辖。卫所军及官世袭,仅五军都督府官及都司不世袭,为流官,由世职卫所官及武举选授。卫所军及官属军籍,携带家属,世居一地,并代代相传,基本上不再变动。
3、营兵,武将级别由低到高——由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统属,直属兵部。兵一般不世袭,但由卫所***为兵者例外。兵无户籍的规定,兵服役期限不长,一般不终身服役,多战时创设,事毕汰兵撤营。
明朝卫所制度崩溃,原来的卫所领地怎么办?
卫所制度奔溃是指这个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不是他屯田的地消失了。卫所领地基本和农民领地差不多,都被强豪兼并了。一般都是卫指挥使和千户拥有土地,然后军户实质成为佃农。没有土地所有权,辛苦耕种,然后交租给土地所有者。
明朝的卫所兵和清朝八旗兵哪个更废物?
八旗兵大多是骑兵劲旅。
明代在西藏设立的是土司还是卫所?
明朝在***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任各级官吏,管理藏族事务;还在***建立僧官制度,僧官由朝廷任免
其实土司制度不仅仅在***有,新疆,云南,四川同样有过土司。起因是这些地方原来要么道路艰难,要么牵扯民族问题,也有两者兼有。中央派官来,干两年就走,解决不了当地问题,因为外来人不通当地民俗和语言。同时外派流官也不可能在此地长久居住。所以为此中央皇帝就发明了所谓土司制度,指定某地有某人,一般是当地豪强担任土司,这个职位可以世袭,对上,有向皇帝朝贡义务,在领地内,土司基本就是一个土皇帝,有自己的,不服从中央指挥的军队,自己立法,自己收税,简单说就是领地内所有事情土司说了算。
明初无敌于天下的卫所兵制是怎么衰败堕落的?
谢邀,说实话,我对大明的偏爱要多过对于其他的朝代,所以对于明初无敌于天下的卫所兵制,其实也是大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九边军镇的核心构成最后却衰败堕落一直遗憾不已。
可以称得上一代雄主的明太祖朱元璋一手建立的大明卫所兵制起源于大明立国之后,而这种制度是模仿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加上一些适应于明朝的改动后制定的。这种军制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庞大的后勤方面的压力,做到了军户的自给自足,从而使朝廷无须从国库按月拨发粮饷便能维持一支庞大的边防力量。
这种制度的建立在大明立国初期也就是洪武年间,产生了巨大的威力,尤其是后来对于抵御来自北方的强悍的游牧民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到了明中叶后,卫所兵制却逐渐的衰败了,有部分的卫所的逃亡军士已达其总数的80%,许多边地驻军也只剩下兵力的一半。兵力的不足加上训练的日益惫懒,直接导致了起初无敌的卫所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战斗力。
那么卫所兵制衰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由于军官的压迫盘剥军户和兵丁,导致的兵丁大量的逃亡,还有人认为明朝卫所缺伍的原因主要是边班、清军、勾解等措施在实行过程中产生的诸种弊端所造成的。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原因肯定不只这么简单。卫所兵制衰败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限于篇幅,我们简单的说说。
一,卫所兵制的换班制度和承担劳役过重
1,
据《明史》记载:“卫所之军,番上京师,总为三大营者也”,这里的番上京师就是
轮番换班的意思,这是明朝为了保证卫所的战斗力而制定的换班的制度。规定各卫所军队轮番赴京编入京城操练,以保卫京师或备出征,又名“京操”,以后遂为定制。 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末(1424 明仁宗初),敕河南、山东、山西、大宁及中都将领,每年选一万四千(河南)到七万(大宁)共十六万人,春秋番上,这也是明代班军的由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明朝卫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明朝卫所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