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灭亡原因历史简述概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灭亡原因历史简述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是怎么灭亡的?
【拓展资料】
义宁二年(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杀隋炀帝,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
不久宇文化及又杀杨浩自行称帝,国号许。 隔年被唐将李神通与夏王窦建德联合剿灭。
义宁元年(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丞相,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618年)6月12日,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参考资料】来自头条百科
***s://***.baike***/wiki/%E9%9A%8B%E6%9C%9D?search_id=5cqgt5vcp6k000&prd=search_sug&view_id=2kyidvowpa0000#catalog_2_7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主要讲了什么?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主要讲的是两个重要历史事件,总之可以归类于兴盛与衰亡。
一是隋文帝的大一统,结束了两晋以来天下纷争的局面,中国迈向了统一,在隋文帝的统治下,国力蒸蒸日上,国泰民安。
二是隋炀帝大兴土木,好高骛远,大好喜功,导致国家硝烟四起,最后走向灭亡,自己也客死于它乡。
总之一兴一衰,道尽了历史的变化无常,也显示了顺之则昌、逆之则完,亘古不变的历史潮流。
隋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这个可能是历史周期律,当然仅限于过去的社会。
一个朝代的覆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综合作用之下。
隋朝灭亡是因为隋末民变,这意味著隋朝不得民心,从611年开始,第一个反叛王薄,他反叛的起因是因为兵役繁重,这代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政策,让百姓很苦,或许在隋炀帝的眼中,他只是想把这个王国给吃下来(如果成功的话朝鲜、韩国就不用争了,因为都变中国的),但他没考虑到发号指令的不苦,打仗的人苦,每一仗都是很重要的,当失败以後,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养兵休息,他忽略养兵,想靠著个人意志力强硬拿下高句丽,这就是自取灭亡的原因了。
之後瓦岗寨的翟让因犯罪到瓦岗寨起义,至於罪是啥,没人知道,但有很多人响应,这代表隋朝律法不是只针对翟让一个人,而是对很多人都是一种负担,太过於严苛。
至於窦建德是因为帮助孙安祖起义,而孙安组说因为水灾,不能当兵,官兵就捉他的妻子走,这根本就是强盗,官兵捉妻子走干嘛,真是禽兽,隋朝有哪条律法可以捉走妻子的,这证明了隋朝律法尽管严苛,而且是拿来针对百姓,而不针对官方自己的,漏洞百出。
隋朝是一步一步灭忙的吗?我不觉得诶,我认为以隋朝的国祚,只能说是暴毙。隋朝为什么会暴毙,相信大家已经看过不少说法:说隋炀帝横征暴敛,为了巡游江南修建大运河;说隋炀帝穷兵黩武,三征高句丽。
然而,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修建大运河还是三征高丽,对于中原王朝来说都是福泽后代的好事,如果隋炀帝能用五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任务,杨广必然成为不逊于李世明的千古名君。可惜他太急了,妄图用短短的十年来完成这些“成就”,百姓负担沉重,民不聊生,这才导致隋末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农民起义。
先说京杭大运河,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下江南玩乐,这也符合隋炀帝“***无道”的历史形象。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自运河开通,在历代王朝扮演的绝不仅仅是“***”的角色,更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一个只会花天酒地的帝王,怎么会有如此长远的想法。
再说三征高丽,这件事的原由我在很早之前已经做过回答,简而言之就是高句丽这个属国很不安分,中原政权强大时,它就俯首称称,中原***战乱时,它就乘火打劫。在当时,高句丽借着南北朝这段混乱期,已经把罪恶的黑手伸向我国的辽西地块,一跃成为西北最强大的国家,阻碍了中原***与西北其它小国的交流。倘若继续任其发展,日后必成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隋炀帝征讨高丽,是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隋炀帝唯一的错误,就是不该操之过急,以隋朝的国力,经不起这么频繁的折腾。而且隋朝建国时间实在太短了,天下并未完全归心,老百姓对新王朝没什么感情,所以当生活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选择了造反。而身为统治者的官员们,他们不仅没有帮朝廷平乱,都想着自己称王称霸,原因其实都一样,隋朝只是在疆域上统治了全国,但却没有将隋朝的正统性烙印在每个隋人的心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灭亡原因历史简述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灭亡原因历史简述概括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