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常遇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常遇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元璋身边的二虎是谁?
二虎是朱元璋的贴身侍卫同时也是锦衣卫首领,帮助朱元璋做了不少事情,玉儿是二虎的老婆,胡惟庸案结束后,开国功臣基本上全被清理了,但是唯独放过二虎,让他带着玉儿一起走
朱元璋身边的二虎是朱元璋的侍卫,忠心耿耿。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后因灾变入皇觉寺为僧,25岁时,参加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他先后击败了众多诸侯军阀,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期间,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徐达常遇春是回族人吗?
常遇春是***的问题,在民国、新中国都有相应的历史学者专门考证过,结论是常遇春的子孙后代,以及他族人的子孙后代,生息繁衍到今天全部为***人。
1)常遇春的后代为***
常遇春在江苏***的后代,也是***
现在的安徽凤阳***协会会长常贞玉,即为常遇春的族人后代
徐达(1332年-1385年4月7日[41]),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常遇春,***,安徽怀远人,世代务农,家境贫寒,自幼习武,二十岁左右已经高大魁梧,勇力过人,善于骑射。元至正15年仅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追随朱元璋征战14年的。
徐达(徐魏公,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同时徐达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岳父,明仁宗朱高炽的外祖父。
徐达不是***。是汉族人,生于1332年,卒于1385年,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24将之一。常遇春是明朝著名军事将领,他的民族之争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常遇春为汉族,一说是***。北方***认为他为***人并把他的英雄故事编入***英雄谱。
常遇春为什么喜欢屠城?
文献中找不到常遇春屠城的确切记载,但从侧面的材料来看,他是有过类似的举动。与常遇春对照的是大将军徐达,朱元璋在御制的神道碑中,明确指出徐达“所至之处,攻城不屠”。这也说明,当时的许多将领都有过屠城、杀降的举动,包括常遇春,《明史》中就明确说过,长兴之战,常遇春“俘杀吴兵五千余人”。
个人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常遇春是安徽怀远人,最早跟着刘聚做强盗,占山为王,***抢掠,纯粹就是土匪。这一点和朱元璋、徐达等人还不太一样。土匪出身的常遇春,身上自然带有许多恶习,很难改变做事风格。所以有的文献中说他“所过之地,纵士卒剽掠”,也正因为他放纵部下胡来,大家有利可图,才愿意为他卖命,所以他能经常打胜仗,“故其兵特锐,有战辄胜,有攻必取”。
元末的乱世,许多人走投无路,走上冒险之途。这些人在征战当中得到的奖赏、获得了财物,既无法寄回家乡,又没有稳定、可靠的地方存放,最放心的做法就是随身携带。所以古代打了胜仗的军队,大家的身上、马上都是大大小小的包裹。
常遇春放纵部下杀降,就是要夺取这些财物,即使抢不到财宝,抢几件衣服,扒下一双布鞋也算是收获,毕竟,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这些东西都很可贵。至于屠城,谋财的目的就更明显了,而且抢夺的对象不仅局限于战败的敌军,还包括了城中的士民。
《明史》中说,至正二十五年初,常遇春带兵进攻赣州,守将熊天瑞顽强抵抗。朱元璋提醒常遇春,攻下城池之后不要滥杀,“苟得地,无民何益?”意思是说,如果你得到一座城池,把城里的人都杀光了,一座空城、死城有什么用呢?
常遇春围困赣州六个月,最后逼迫熊天瑞投降,而常遇春果然没有屠城,这让朱元璋很高兴,特别给以嘉奖。这些反过来也证明,常遇春是有屠城的毛病的,朱元璋也很清楚这一点。
屠城其实有一个很坏的后果,如果传扬出去,未来的守城者会丢掉幻想,抵抗到底。而此时,朱元璋派常遇春向岭南进军,必须建立好的名声,以减少未来的阻力。果然,此后常遇春顺利打下南雄、韶州、安陆、襄阳等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常遇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常遇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